回首頁
 

 

   

 

新政黨必須「異軍」突圍

文/瞿海源(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台大社會系教授)
2001.07.15


在世紀之交,臺灣完成了民主政治重要的歷程,即政黨輪替。但是由於國民黨和國民黨分裂出去的政黨,為了抵制新政府,組成在野聯盟,竭力杯葛,而新政府對於在野聯盟的阻擾,卻又一籌莫展,以致頗出人意外地造成臺灣民主政治空前的危機。

近月來,在李前總統試圖協助穩定政局救活經濟,新政黨也即將成立。如果能妥善規劃,突破重圍,對臺灣民主政治的發展將發揮積極所關鍵的作用。連日來,許多朋友都提出對新政黨及民進黨的建議,都持相當樂觀的看法。然而,衡諸當前政黨情勢,特別是從各黨所獲民眾的支持程度來看,新政黨要異軍突起非得要有異乎尋常的作為,帶動民進黨支持者以外的群眾才可能成功。

在總統大選之後,政黨版圖重劃,國民黨衰落,民進黨小幅成長,親民黨崛起,新黨式微,之後泛國民黨又組成在野聯盟,對民進黨形成空前的威脅。再仔細觀察政黨支持度的變遷,可以發現若干重要的訊息,值得新政黨注意。

     根據TVBS的民意調查,在選前國民黨的支持率還在26%,到了選後,國民黨急速下降到12%,少了十四個百分點。直到去年九月間,都在百分之十至十二之間略有起伏,到十月間,由於唐飛去職,新政府和民進黨的聲勢下墜,國民黨支持度回升到接近兩成,即十月二十日,上升到百分之十九。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當連戰發動組成在野聯盟時,國民黨支持度卻又大幅下降到百分之十三。今年五月間,回升到百分之十五。

相對於國民黨的狀況,親民黨的支持度在成立後呈穩定持續成長的趨勢。從三月十九日的26%下降到正式成黨時的18%,到五月陳總統就職時,再下降到13%。這應該是經過沈澱後,支持親民黨的基本數。支持親民黨的隨後就持續上升,八月突破百分之二十,十月與國民黨合作後,又再上升,在十月底超過民進黨,獲得最高的支持率,之後和民進黨互有消長,今年三月以二十三比二十四落後民進黨,但在五月卻以二十九比二十八超越民進黨。民親兩黨在民眾支持度上可以說是難分高下。

        民進黨的民眾支持程度在選後,上升到百分二十六,五月三十日再升到百分之三十,到六月二十日到達最高峰高達百分之三十五。到十月一日唐飛辭職前,大體維持百分之三十,隨後即略有起伏,大約在百分之二十五至二十九之間震盪。總的來看,在選後,民進黨的支持率最低的是24%,最高是35%,大多在接近百分三十處起伏。這種民意支持度似乎和施政成效沒有太大的關係,可能是民進黨基本群眾穩定支持的緣故,但是也顯示民進黨執政後並沒有在民意支持度上獲得實質的突破。

        在主要三個政黨勢力消長中,民進黨勢力雖維持最高水準,但仍然是民進黨基本支持者在支撐,並沒有擴張的跡象。中立之選民大約在三成左右浮動,但仔細觀察其動向,似乎主要也多流向國親兩黨。於是,新政黨在這樣既有政黨勢力分布下,想要突圍,應該有極為特殊的作為,富智慧的戰略,在確保不侵襲民進黨勢力狀況下,另闢票源。希望新政團能體察政黨政治的精髓,檢討既有各政黨的狀況,建構出一個有效能的民主政黨來。期望新政團超越窄化的本土意識形態,開闢新的改革資源,提出具體而有效的解決當前政治困境的策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