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怎麼搞的?
洪裕宏 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90-10-08自由
國民黨自從失去政權以來戲碼不斷,高潮迭起。連戰選輸,逼退李登輝後,全黨信誓旦旦要革新再生。一年半載過去了,國民黨這個歷經大風大浪的百年政黨卻顯得焦躁幼稚,失之穩重且缺乏理想。最令人費解的是,這個曾經以反共為職志,聲言漢賊不兩立的政黨,竟然被她的前任黨主席批評為「聯共反台」,其所倡導的「泛藍軍」被許多人質疑為「泛紅軍」,國民黨如此一路走來,搖搖欲墜,幾年之後不是不可能取代新黨,成為「關鍵性」小黨。造化弄人,一個極欲奪回政權,自詡為最大黨的國民黨,其所做所為卻讓人覺得她要的是,取代在泡沫化邊緣的新黨在政治光譜上的位置,而將原先本土化國民黨的位置拱手讓給親民黨。政黨自毀的奇異景象,令人不禁要問國民黨怎麼搞的?
失去政權以後,國民黨的第一個大戲碼是推動總統罷免案。罷免案的藉口是行政院的廢核四政策。國民黨傾全黨之力去推動罷免甫上任數月的新總統,使國家陷於長時間的政黨鬥爭,國力因而虛耗在這種無意義的零和遊戲上。由於罷免案欠缺正當性,引起社會上普遍的反感。在社會公道力量的要求下,國民黨不得不歇手。罷免案對國民黨造成的傷害相當大,卻未見其黨內對罷免案之檢討。核四蓋不蓋牽涉到的不僅僅是電力供應與經濟發展的問題,還牽涉到能源政策與生態環保及社會正義的理想。這些問題是值得爭辯的。國民黨不應以此為藉口而行惡質的政黨鬥爭,以政治力壓制民間關於核能發電的理性討論。民進黨不是反核四的唯一聲音。國民黨可能沒料到以核四停建為藉口罷免總統,傷到了很多社會團體與人民的心。這個不顧國家社會安定,純以政黨私利為出發點的罷免案,給人民的第一個感覺是國民黨輸不起,受不了喪失權力的滋味。
國民黨第二個大戲碼是,否定該黨過去執政十二年對中國的「戒急用忍」經濟政策,主張全面開放與中國大陸的經濟關係。做為百年大黨,擁有與中共交手之豐富經驗,表現在兩岸經濟關係的問題上,卻給人一廂情願,頭腦簡單,昧於事實的「中國熱」印象。國民黨號稱有最好的財經陣容,為何沒有展現其經濟政策的週延性與細緻性呢?國民黨一直歸罪於新政府要為台灣的經濟衰退負責。國民黨似乎認為台灣經濟的主要問題在「戒急用忍」政策。只要全面開放經濟與三通,台灣經濟就可恢復榮景。然而稍有知識者皆知台灣經濟衰退是受到全球(主要是美國)經濟衰退的影響。在這波經濟不景氣中,如經濟學者梭羅教授所言,台灣經濟主要市場在美國,我們能掌控的變數有限。大陸經濟的主要市場也在美國,大陸經濟的遲緩化也是遲早的事。目前我們能掌控的是擴大內需市場,加強公共基礎建設,以及改革金融體制與政府效能,以待景氣之復蘇。我們應以更務實的角度來思考兩岸經濟關係,避免過度美化中國市場,忽略共產政權之本質與大陸社會潛在的不穩定因素。更重要的,不能忽視中國視我為敵,急欲併吞台灣之企圖。國民黨的「經濟中國熱」只有助於中共以商促統,而無助於台灣的經濟發展。
國民黨的第三個大戲碼是兩岸政治政策的改變。舊國民黨以反共抗俄為己任,其主要貢獻在使台灣免於中國共產黨之統治。蔣經國以後採取革新保台,本土化國民黨政權的路線。李登輝主政十二年則進一步將本土化與民主化結合,締造了華人世界有史以來最民主的社會。持平而論,國民黨還算是一個知所長進的政黨。她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能由專制政黨和平過度到民主政黨的政黨。國民黨失去政權的主因,在於其調適為本土與民主政黨的步調太慢,且用力不足。失去政權之後,國民黨若能在這方面用功,以其龐大的人才庫與資源,贏回下次總統大選並非難事。很不幸的是,國民黨正朝著反本土、反民主,而且令人有「聯共」的疑懼的方向走。就台灣社會整體而言,國民黨「新黨化」只會使國民黨朝著「泡沫化」的方向走,其所遺留的中間偏右位置自有其他政黨如親民黨或台聯佔領。但對百萬國民黨員是情何以堪?
國民黨正走在十字路口上。也許她在此次立委選舉仍能保有一定席次,但是國民黨一連串的錯誤以及她在立法院無理抵制新政府的作為,很快會讓國民黨分崩離析。選後國民黨能否維持大黨的地位,就看她的高層能否體認民意,務實政治,給人民一個負責任的在野黨形象。否則人民只好嘆息:國民黨怎麼搞的!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