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澄社聲明】2002.09.24


立法院政黨黨鞭對第五屆第一會期的評鑑報告
柯建銘委員
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
林益世委員
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
李慶安委員
親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
羅志明委員
台灣團結聯盟立法院黨團副總召集人


監督國會計畫(5)
2002年9月24日

編輯說明:在澄社開始推展監督國會計畫,進行對立法院第五屆第一會期評鑑時,計畫小組成員覺得有實地深入瞭解立法院實際運作的必要。從八月六日開始,我們實際訪問了十六位立法委員,特別訪問了四位黨團的黨鞭。在訪問幾位國會的政黨領袖時,我們特別請他們對第五屆第一會期進行評鑑。四位黨鞭都欣然同意。根據訪問錄音的逐字稿,我們初步編輯了四篇評鑑報告。再分別送請四位黨鞭修改,並做最後的定稿。以下的評鑑報告都是經四位委員分別修改,確認,並同意澄社公布。我們在這主要特別感謝柯建銘委員、林益世委員、李慶安委員和羅志明委員費時費心接受訪問,並親自修訂報告。

對立法院第五屆第一會期的評鑑
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委員

  第五屆第一會期的樣態跟過去不同,民進黨成為執政黨,又是有史來第一次成為第一大黨。在立法院的政治光譜上,又同時出現了台聯以及親民黨,而親民黨有著高度成長,國民黨則從第一大黨衰退下來。

對立法院整體運作的評鑑

  就立法院整體運作而論,立法委員最重要是審查法案、預算,不過新科立委中真正有心要做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這屆立委學歷普遍增加,但並沒帶動立法院品質上的改變。令人憂心的是大部分立委都介入很多利益。從很多法案、預算上可以看出影子,包括地方利益、個人利益和財團利益,所以在質上面並沒提升。

  在上一屆,財團立委在立法院事實上發揮不了多少作用,因為定位很明顯,他連動都不敢動,只是形象比較不好。而現在卻有很多立委對於立法院有著許多不當期待,或找不到自己的定位,這都是有問題的,立委的職責是審法案預算,同時也要有理想性,責任感。

  現在立法院因為有新的政黨及委員進來,所以第一個會期算是盤整期,希望大家能夠慢慢沈澱下來不要急於為了曝光而曝光,真正能夠培養出有專業形象及能力審查法案、預算及影響政策的國會議員。新會期審查預算時大家都用喊價的,根本搞不清楚預算的狀況,有的立委還會為了個人的事情出來,有的則會要求行政部門做一些事,要是行政部門作不到就藉著審預算的時候找碴,所以現在的立法院實在是法案及預算審查品質最差的時代,也幾乎看不到過去為法案審查激烈辯論的場景。我們非常期待一個新的立法院議事文化的誕生,但這需要時間,也需要社會輿論壓力來迫使大家進行反省。

立法院目前的問題

  總質詢應該用政黨比例代表就好,因為實在浪費太多時間,也讓官員天天枯坐立法院,不但無法冷靜思考施政方向,更甭談推動政策,這是立法院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們也請我們的黨團成員盡量用書面質詢,例如這個會期正常是到十二月底,有二十九次院會,總質詢佔二十次,預算審查三次,加上前面院會要兩次,萬一北高兩市選舉休會一個禮拜,又扣掉兩次,最後只剩下二次可以審查法案,所以對我們來講必須加開院會,或延長會期,但下個會期二月一日要報到,所以頂多可以延會一到二個禮拜。因此我們黨團成員也自動放棄口頭總質詢,而將之改為書面質詢,讓行政部門不必天天綁在立法院,可以有比較多的時間處理政務。我最擔心的是這個會期必須面對的法案很多,但卻沒有時間好好通過。

  其次,立委們目前熱衷的還是登記參加國事論壇、上Call In 節目,內容不是口水戰就是秀場表演或是八卦腥羶,大家又普遍急於作秀、曝光,造成專業退位,政治掛帥。而立法院內部則動輒政黨對決,無法建立有品質的協商文化,尤其各黨團,次團常常巧立名目就各種議題排報告案,請部會首長吃早午、餐,所排的議題又都以作秀或製造對立為主,造成行政首長疲於奔命,實在是立法院怪象之一。

  我們現在是執政黨,有很多事情都必須隱忍,要顧全大局,因為我們沒有氣焰太盛的本錢,也不需要這樣。我只能說第五屆是新的開始、新的挑戰、新的衝撞、新的盤整,希望立法院能慢慢發展比較精緻的立法環境及新的協商文化品質。

對各黨團的評鑑
民進黨

  民進黨在第五屆第一會期,委員間的團結程度還維持住。不過如果拿第二屆進來時的集體感情、戰鬥力跟現在比較就相差很多了,那時候比較有開創性,黨團會議發言的廣度及深度都比較高,比較有理想性。現在坦白講,人多了,高度競爭下,對黨的集體付出比較沒那麼熱心。以前反對黨時代的高度熱忱、理想性是在消退,和第二屆的感覺差很多,現在的內部連結不是那麼強,的確有待改進。

  新的委員進來時必須有心理調適,因為他們一進來就是執政黨,沒在立法院當過反對黨的經驗,他們會覺得我當執政黨又不能講話,叫我們舉手就舉手。黨在和其他黨對決時,立場必須要有一致性,他們在心理上必須要調適,我承認民進黨現在有這個問題,他們有自我壓力有時候會不好意思質詢,但只要言之成理,有專業的話,我相信一定會得到肯定。

  令人慶幸的是我們的團隊精神還不錯,只是新科立委有心理上的落差,有時候急於表現、卻又不好意思攻擊自己的黨,所以相對來講他們有點障礙,這是目前民進黨存在的問題,我想他們會慢慢學習走自己的路出來。對本黨來說,落實資深制其實是相當重要的,我們有政策小組,可以強化政策討論並成為與行政部門對口協商的機制,另一方面,強化召集委員的功能,落實資深領導,發揮集體戰鬥以及團結的意志也是非常重要的。

  民進黨執政了,相對來講本黨立委表現空間會縮小,對於所提出法案的品質以及數量,喪失了訓練的場域,這對我們來說當然是不好的。但是我們一直努力在黨團與行政院間建立良好的互動溝通機制,目前已經漸入佳境,我個人對本黨黨團立委的表現還是相當有信心的。

國民黨

  國民黨以前會替自己護航,現在則是搞對立而已,沒有對法案提出批判。即使是審查預算。國民黨因為長期執政,所以挑戰的能力和角度是低落的,只會在次級題目上做文章。這樣看起來,國民黨只會越來越衰退。他們已淪為在野黨,但還是維持執政黨的架勢,什麼都要對決,這樣的作戰策略完全是錯誤的。今天若沒有辦法做一個很理性的在野黨,永遠不可能重回執政。又由於國民黨內部有矛盾存在,也有很多派系,錯誤的決策再加上錯亂的戰略邏輯,國民黨的戰力事實上是一直處於消退的狀態。

  經過一個會期,親民黨國民黨哪有提過任何重要法案?他們有機會就打我們,他們一直維持這種朝野對立。我覺得立法院如何回歸社會主流價值,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協商文化,這點比較重要,我在朝野協商時,能夠退就盡量退,但兵臨城下不得不戰的時候,還是要戰,在合理的範圍內,可以讓都會讓,可以協商都會協商,這是民進黨的基本態度。

台聯黨

  我們徹底尊重台聯是一個獨立政團,也尊重台聯每位立委的問政,有事情時要跟他們協調整合,才能創造集體的戰鬥能量。基本上在真正對決時,台聯是與我們並肩作戰,但是台聯和我們之間也有競合的關係,當然有部分選票可能被台聯吸納,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去容忍的。我們與台聯定位為兄弟黨,兩黨的方向都是”穩定政局,振興經濟”,是一致的。

  基本上,台聯是一個成立才一年的黨,能有如今的能量也是台灣政黨史上罕見的,但是台聯可能必須要思考,立委任期是三年,若要一路拉長紅或太拼,反而會有內傷,造成正當性遭受挑戰。政治其實也講究永續發展,眼光放得遠,格局打得開,避免太過尖銳或民粹的情緒出現,這樣才能走得長久。

親民黨

  親民黨是個新興政黨,所以戰力夠,他們的目標很清楚,不像國民黨那麼鬆散,他們也比較權謀,他們內部也有一些問題,但親民黨太著力於兩岸的問題,也不夠本土化。他們和國民黨也都串在一起,集體反對,所以看不出親民黨的理想性。他們是突然的結合,所以有省籍矛盾,也有內部矛盾,看起來好像是個很強的部隊,但事實上內部有問題。親民黨在媒體上的表現較強勢,也有些親民黨學者立委形象好,但在黨紀伺候的時候,也是常常政治立場掛帥,專業退位,不見得真敢講良心話,所以親民黨始終擺脫不了一人黨的刻板形象。政治是講立場,講問題,講政策,講理念,親民黨徒有光鮮亮麗的外表,權謀的思考,這些都是不紮實的,未來終會有露出敗象的時候。

對立法院第五屆第一會期的評鑑
立法院國民黨黨團書記長林益世委員

  這個會期會動盪不安,是因為政黨角色不夠清楚,而且我認為這是民進黨特意讓立法院妖魔化。執政當局犧牲民進黨的委員來配這些在野黨的委員,反正在野黨只有這個舞台,執政黨還會剩下行政權,民眾會相信政府怎麼做都是對的,大家不相信立法院,不是單只國民黨而已。

對立法院運作的總評

  第五屆比第四屆好,因為新委員多,他在默默學習的時候,學習過程中,做不了什麼壞事情,好事倒是可以配合得上,這是汰舊換新必然有的現象。但立法院要改變,大家要給予時間。

  第五屆的前三個會期應該不會有利益的事情發生。因為新的委員還在摸索,在這過程中,黨團應趁汰換後的時機,將委員導向正確的方向,讓他們知道這麼做民眾不會批評,而也有成效。

  地方有地方的名義,立法院有立法院的作法,現在的立法委員更要切斷這些事情,以前有省議員那些人,現在慢慢形成兩極政府的時候,立委怎麼能在國家議會談國家事,地方談地方事?立委有兩條路,一條是地方怎麼經營,一條在立法院要怎麼表現,必須把兩條路切開,如果一直把地方帶到立法院,這對國家發展也不是好現象,但要如何切開?委員要自己去區分。


  媒體對沒爭議的議案沒興趣,立法院真正做的媒體不會報導,報導的都是有爭議的,所以媒體也是讓民眾誤解的一大因素,但也沒辦法去怪媒體,因為若報導順利的事情,民眾不愛看。

  立法院在黨團之外應該要有一個為立法院全體發聲的機制,如此民眾才會瞭解立委之間的爭論及所做的事有哪些,對立委才有公允的評判。因為這有助於立法院形象的塑造。若讓民眾清楚立法院做了哪些事情,自然就會有作用。很多利益法案其實都躲在順勢而過的案子裡,真正拿出來討論的很有限,這些通過的案子如何再過濾是很重要的。

對各黨團的評鑑

民進黨

  我覺得民進黨根本沒有用,他只是個傳聲筒,已經失去立委的責任。在協商的時候,民進黨代表都無法當場決定,要回去再請示。其實應該在這裡做決定之後,回去跟行政院討論,如果做不來,再回立法院溝通。

  民進黨要替行政院考量或台聯有其立場都沒關係,大家要把問題留下來談,有問題的要趕快讓他過,不能為一些有問題的東西而停頓,這樣立法院會被批評,而且受傷的是全部立委。

  國民黨會改得比其他政黨快,民進黨一定會沈淪比較快,因為他們覺得沒有明天,覺得政治生命是有限的,所以能拿的先拿,以防下次選不到時什麼都沒有了。

國民黨

  國民黨走到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剛好碰到一批汰換,如果領頭的人想法是對的,自然慢慢會朝正的方向走,民進黨自然會偏向一邊去。就是這樣才會促使再一次的輪替,又會互相再監督,不管什麼政黨都是這樣的過程。

  在國民黨內我只是一直在做改革的動作,改革過程中要對社會交出巨大的成績,我不敢確定,但這是立意的根基,現在國民黨改到一定的程度,後面後有大幅度的躍進,能把以前缺的進度都補回來。國民黨總歸是個老政黨,今天只要內部能夠一致,能團結,思想能比以前更純正的話,若要擬定很多政策,會比其他三黨強很多。

親民黨

  親民黨的委員程度和團結性比國民黨好太多了,而且這個會期來說,專業性的發揮比我們還好。

  親民黨的不分區水準最好,他都找學者擔任,民進黨的酬庸性高,國民黨有部分是酬庸。就國民黨而言,很多忠心於黨的是學者推上來的,程度高。但坦白講,我還是覺得親民黨的不分區程度好一點,不過好得有點脫離現實,所以在立法院不一定有用。我看他們質詢很有水準,但問完大家就算了,一點震撼力都沒有。他們做的提案,但實際做不做得到。

台聯黨

  至於台聯,向來高唱政治議題,停留在商敏感政治提案打轉。諸如「台生條款」「正副總統須同一政黨」的提案,點子創意十足,但是對於民生經濟法案著墨不多,太著重於意識形態的結果,讓人直覺是盲從民進黨的外圍組織罷了。

對立法院第五屆第一會期的評鑑
立法院親民黨黨團總召集人李慶安委員

  立法院在第五屆的表現比較進步一點,比第四屆更有秩序,第五屆有一些新進專業委員也都積極參與,這是第四屆我匴感覺不到的,許多有生氣、專業的立委。不過有時第一會期委員比較積極一點,因為大家都剛進來,比較求表現、衝勁,到最後一個會期,大家去忙選舉,就開始會比較懶散一點,所以本屆表現,也還有待觀察。

  第二會期應該會更進入狀況。我覺得立委任期延長四年是可以考慮,可以和總統選舉同步舉行。

對立法院運作的總評

  總的評論是朝野黨團互動關係非常惡劣,主要是民進黨在黨鞭的作風上比較強硬。雖然私下都很好、和善,但一到協商會場就非常強硬。既然執政沒法擁有真正的多數,可能要對在野黨多一些尊重、溝通,這方面是很重要的執政技巧。在國會裡尋求多數的支持,不是挖角和搞多數聯盟,重點是跟在野黨間的互動關係做的更好一點。在野黨的壓力要顧及選民的觀感,所以在民生經濟法案上也不會做無理的杯葛。我的感覺是在野黨也蠻斯文節制的,只是有時會覺得民進黨氣焰太高,簡直沒辦法跟他們配合。所以我也跟民進黨高層說把協商氣氛搞得這麼壞,怎麼還能理性討論內容。

  第二點是國民黨和親民黨在上個會期的合作是很密切的,我跟林益世、曾永權的互動也蠻好的,主要是因為在議題上相當受到國民黨極度的尊重,國民黨在很多事情上還是尊重我們對民意的拿捏和分寸,不要做得太過火,在法案上盡量符合民意的要求,所以在野黨在上個會期的合作有蠻好的默契。因為剛選完,沒有碰到國親合作選舉這類敏感的問題,上會期在合作關係上是蠻融洽的,而且我們在激進的問題上採取比較保留的做法,比如不杯葛、不在議事上延宕、沒有搞倒閣罷免等引起民間動盪的事情。

  上個會期在審國營事業預算是立法院一個難得的進展,大家都曉得預算會期最重要,可是非預算會期是審國營事業預算,以前幾乎是有求必應照章通過,沒有人去研究,今年國營事業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受到重視,國營事業的主管大夢初醒,以前的爛帳都搞不清楚,也沒有人管。這是好幾位委員,包括陳文茜、王鍾渝這些新加入的委員,都很令人敬佩。我不敢說這些資料掌握都是很精準,因為他們也是新委員,很多事情在運作上不是百分之百的拿捏清楚,可是他們抓到的問題十之七八都呈現真正問題。上個會期立法院的國營事業審查變成重頭戲,也感受到很多陳腔問題終於被搬到檯面上來,包括回饋金的問題。許多制度面的問題在上個會期有做制度化的處理,是比較好一點。

  以前立法院在預算審查上有點混稀泥,就是不願意和委員衝突。因為我們都為自己選民負責,選民選出來後,表示你有權力講話,所以委員和委員間,不管是利益迴避或兼職的問題或質詢上徇私,真的不知道什麼才是應有的標準。也不見得大家沒有道德勇氣,但我們應不應該要這麼做,就變得很麻煩。而且這種問題還有程度之分,做為同僚到底要不要去做這種事?假如選民覺得對立法院的行為不滿意的話,也必需要瞭解立法院其實是合議制,可能有各自的選民壓力。官員也是一樣。

  第五會期整體來講立法院比較理性問政,效率掌握比較有進步,對國營事業的審查比以往都認真,也發覺很多問題,也改善很多問題,我相信將來國營事業的預算不敢亂浮編,這些都是上會期比較欣慰的方面。朝野關係仍然緊張,雖然沒有大的抗爭行動,但基本上朝野關係沒有改善,在野黨的合作默契還不錯。

  立法院有一些潛在的危機,因為現在人數在邊緣附近,大家都要掌握過半的人數,國民黨的動員一向都非常困難,所以我們是實質的不過半,每次表決都是實質不過半,因為人動員不齊,就變成實質少數,這需要在野黨格外的節制,否則因表決不過在野黨會走向比較衝突的方式杯葛來達到目的。在野黨的角色是說要格外節制,因為人數已經不夠,手段不能太激烈。但同樣執政黨如果在這時候還要去搞多數聯盟,還要去挖腳,因為這已經是個順應的情勢,在野黨裡有比較遊走兩邊的委員,所以要去挖這些人都是有對象的,在這種情況下,下個會期為了這種拉距拔河戰,將出現很大的不愉快和衝突的場面。這些委員會予取予求,每次投票就這樣左右搖擺。

對各黨團的評鑑
親民黨

  親民黨黨團表現最好,我不敢說黨團成員都水準一致,但是就有表現的委員人數及所佔的黨團比例來看,親民黨表現最好。因為我們這次不分區的委員真的是有專業的背景,其他的政黨不分區酬庸的性質大。我們幾位財經學者在上個會期對國營事業預算和政府預算赤字所開的記者會,我覺得都非常真知灼見,而且學者們沒有任何顧慮,不怕得罪當道,老實講他們當立委當多久不知道,說不定哪天回去從事教職,所以現在很願意完全投入,所以是暨專業又認真,有些不分區的委員雖然專業但不認真,因為不需要選,甚至會認為要讓地方分區的委員去表現,但親民黨的不分區委員是暨專業、認真又勤奮。

  整體來說我們的委員都發揮小兵立大功的功能,每個委員都盡全力的在衝。我整體感覺在專業度、認真度、表現的突出方面,親民黨表現最好。難免會有少數幾個委員不認真,還有一些在新進學習當中的還要有點時間給他們。

民進黨

  民進黨黨團主要就是護航,護航是很簡單的,反正行政院交代什麼就做,執政黨這樣做我是理解的,因為從國民黨時代就是如此,執政黨不能批評執政表現,不要找官員麻煩,不要指出政策漏洞,自然表現就弱了,在野黨沒有這個包袱,所以好表現。我覺得民進黨表現平平,看不出專業,不是很突出。欠缺個別表現,團體表現則遭受到很大的總統府和行政院的壓力,整個黨團除了護航和背書外,看不出來有具體表現民意的行為。跟在野黨的互動蠻差的,他們大部分的委員不在核心圈的,也都不太管黨團的事,該舉手就舉手,阿扁看著哪個敢不舉手?真的是這個樣子。

國民黨

  我覺得上次立委改選後,展現了相當改革的用心,看到的第一個的是對金牛級或利益財團背景強的委員,對他們的壓抑比較大,不像以前幾個委員就可以呼風喚雨,上個會期看得出來國民黨在這方面的反省。也有些委員比較勇於對這種被牽著鼻子走的狀況公開指摘,黨中央有這樣的決心,這點我覺得是蠻欣慰的,少數遊走兩邊要錢的委員被開革,也是展現了他們的決心。但是我覺得國民黨有比較強的杯葛心態,這個部分親民黨適時做了節制,還是以民意考量為主。

  國民黨關於實質的法案、質詢都還不錯,財經委員表現不錯,在盯議題上有相當經驗,加上幾位專業委員的加入,看得出來好幾位委員專注問政。國民黨團結方面是有隱憂的,第一涉及連主席在國民黨核心的地位是不是能夠鞏固,因為黨主席是很重要的,雖然我們不贊成一人黨,但主席是很重要的。第二是國民黨內部改革派和金權派等中間有些心結,還有過去李登輝比較親近的人的力量,加上有些委員的表現並不得到其他委員的認同,他裡面有些問題人物我是覺得比較麻煩的。這些問題會造成國民黨內部的失和。

台灣團結聯盟

  台聯的委員表現很不錯,這樣講完全不從意識型態來看,他們都蠻認真的,在求表現、努力和開會的部分,他們是很認真的,我們八點去登記,都是台聯委員排前面,我去搶都是第二、第三,第一都是台聯的,就表現的比例上來講,他們還算不錯。雖然就政治議題來講,他們非常意識型態,即使今天在野黨和執政黨希望朝理性發展,我覺得台聯是非常大的刺激,他總是挑釁政治觀點和政策。舉例來說他們上會期推了蠻多類似台獨的法案,在野黨就阻擋,但被阻擋後他通通杯葛民生法案,讓程序委員會非常麻煩,大家都要動員去,每次都要表決,因為台聯在裡面杯葛,大家很不能忍受,政治是他們的仙丹,所以他們拿這個來炒作。


對立法院第五屆第一會期的評鑑
立法院台灣團結聯盟副總召集人羅志明委員

對立法院運作的總評

  

  整個立法院在這個會期的政黨對立性太強,泛藍、泛綠的對立性太強,所以很多法案都沒有得到政黨協商,政黨協商通過的法案可以再增加,因為對立高所以通過的機率就少。

  第二點是在這個會期很多委員都急於表現,所以法案的品質和深度都值得探討,也就是說提了很多法案,但有些法案卻不切實際。

  第三點,因為民進黨本身在執政,在野黨不應開太多福利的預算,不能增加執政黨執政預算的困難度,有很多預算是在野黨提出來的,既然提出來就要負責任,所以將來預算赤字增加的時候,在野黨也應要負責任。民主政治的原則是希望執政黨能夠規劃出預算,在野黨不能一直加福利預算,這點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

  另外影響到議事效率的部分,目前比較大的變數是幾次的選舉,包括院長副院長的選舉、召委的選舉以及考試院同意權,我們看到政黨對決,每次對決後都受到很大的傷害。在行使同意權或選舉權的時候,因為各黨派為自己的利益,有不當的動員和不當的反動員,所謂的不當的動員是不是牽涉到利益的交換,這是人民質疑很大的,不當的動員,譬如動不動祭出黨紀處分,或者阻礙投票行為,也受到很大的質疑。

  最後中國大陸的因素,嚴重影響到立法院內的對決,譬如三通的議案或有關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的對決,或兩岸投資開放的對決,大陸的因素已經在立法院裡形成兩個不同的意見,所以這部份如果沒有儘速折衷,儘速建立各黨各派都能接受的平台,中國的因素不斷影響立法院的對決,對我們來說耗費太多的時間,在做這樣的對決。

  政黨勢力比較平衡後反而會比較緊張,因為執政黨比較不容易讓步。我形容這是恐怖平衡,譬如在委員會中二十一個委員,國民黨、親民黨佔十一個,民進黨和台聯佔十個,但經過幾次對決之後國民黨人數少了,少了以後十一比十的均衡被打破,所以現在都沒辦法政黨協商,到現在下個會期要開會了,委員沒辦法政黨協商,所以變得更緊張。

  台聯和親民黨在法案上對立比較明顯,影響議事的進行。像親民黨提很多兩岸人民關係法案的修正案,台聯都站在反對的立場。我們提的一些本土的法案,他們也都反對,譬如中正紀念堂和台生法案,他們都反對到底。

對各黨團的評鑑

親民黨

  親民黨的委員在整個立法院來說是比較用功的,因為畢竟他們提出的法案或能見度都顯示他們的委員是用功的,不管他們提出的政策跟大家不一樣,但基本上我感覺他們是比較專業而用功。

親民黨的危機我是覺得他們已經形成派系,而且對立持續增加中,有人在外面設辦公室,有請助理等等,形成一股勢力,他們排斥陳文茜就可以看出來,已經是非專業跟理性的競爭,他們要把陳文茜趕出親民黨,當然也有一派人在支持他,李永萍、周錫煒基本上是支持陳文茜,所以這是他們的一個危機。

  第二個我覺得他們不夠民主,原因在黨主席下來後就沒有其他的機制,沒有委員會或執委會,直接就到黨團,上次要選中執委、中常委後來也沒選,都空的,他們也有一個精神領袖,就是宋先生,宋先生選舉會不會成功就影響親民黨未來的勢力、走向。雖然他們表現很好,但因為中間失去了一個民主的機制,所以變成宋先生代表了整個親民黨,萬一宋先生選舉垮了,親民黨受傷會很嚴重。

  李先生沒給我們下過命令,是我們自己會請教他,跟親民黨不同。親民黨的提案有時太偏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譬如他們所有委員提案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是兩岸關係的事,所以會讓人把他們打成統派,這也是危機,因為造成更強的對立,

國民黨

  國民黨在這個會期的表現,還是讓人覺得因為失去政權,是為反對而反對。國民黨智庫那麼大,而且都是以前的部長,提不出好的政策,都是批評、為反對而反對,沒辦法拿出建設性的政策。假如我們台聯背後有個這麼龐大的智庫就不得了,所以這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

  另外國民黨在政黨對決時,他都變成先鋒隊,所以他的衝撞力會讓人覺得是和諧的破壞者,這點是很吃虧的。反而親民黨說要跟他們合作,但不會衝在第一線。

民進黨

  民進黨執政,失去自由度和活潑性。他是以政黨的意志凌駕在所有委員的身上,所以新的委員沒辦法表現,老的委員也沒辦法帶新的委員形成共識,有的人是保皇派,總統說一句話就要揣測,把他形成立院政黨政策,所以造成有的人心生不滿。民進黨的新科立委表現度太低,因為受到這個制度的壓抑,我覺得這不太好,民進黨應該是讓他們發揮,但在形成機制表決的時候是可以,但現在是不夠資深就不能發言、不能當召委,問題出在這裡,這是蠻嚴重的。

  資深的委員擔任政策會的主管是適當的,但未形成的政策質詢要讓資淺的來做,這樣才會學習進步,民進黨沒辦法帶動,變成新的接不上來,資深制度不是壓抑而應該是培養,在某些層次是可以發揮,但可能沒有辦法去做法案形成等等。因為區域立委心裡比較急,有選區的壓力,加上台聯的表現,所以他們有點被壓抑的感覺。民進黨幾位新的立委都有這種感受。

台聯黨

  台聯比較活潑具自由度,但往往因為太活潑、太自由,政策要形成統一砲口時會比較困難,缺乏整合的力量。十三個立委中有的比較活潑,有的立委比較隱藏,所以造成台聯雖然很努力,但還有進步的空間,還有發揮潛力的部分。本黨的不分區立委經驗足,但仍太保守,應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台聯比較大的問題是因為大家長期都知道李登輝先生是我們的精神領袖,或是意見提供的導向者,當然會變成以李前總統的意見來說,卻忽略黨主席在黨內的機制,這是台聯的危機。假使一個黨真正領導的體制沒建立起來時,只有靠精神領導是很危險的。

  我們現在是內造政黨的模式,以黨團立委表現為主,黨團立委表現時往往會把李先生拉在一起,這樣中間就空了。譬如你不知道我們政策會是誰,我們也有政策會,吳東昇和李先仁在政策會,仍有發展的空間,形成政策領導,否則會讓人不清楚黨的政策方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