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03年元月十日 第十五版
美國調整中共政策不必然犧牲台灣
林文程
中山大學美國中心主任 澄社社員
布希政府上台之初,將中共定位為競爭對手,對中共改採既圍堵又交流的圍和政策,目的在防範中共崛起為可以挑戰美國的敵對性歐亞陸塊強權。尤其是二○○一年四月一日在南海上空的軍機擦撞事件之後,雙方的關係更難一如往昔,事實上雙方的關係已經降到谷底。另一方面,布希政府對台灣的善意卻不斷展現出來,例如美國同意出售我國爭取多年而不可得的潛艦、布希總統簽署支持我國成為世界衛生組織觀察員之法案、衛生部長湯普森公開支持我國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觀察員、阿扁總統過境紐約獲得空前禮遇、國務卿鮑威爾公開稱讚台灣是一成功的故事、布希總統甚至公開表示要盡一切可能防衛台灣,因此有些美國學者認為美國對台海兩岸的政策,已經由戰略模糊轉為戰略清晰,即明確地表達防衛台灣的決心來嚇阻中共犯台之可能性。
九一一事件改變美國的戰略重心,本土防衛及反恐怖主義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點,中亞及中東地區暫時吸引美國最大的注意力。誠然,九一一事件提供中共改善與美國關係的契機,一方面它暫時緩和美國對中共的壓力,另一方面不管是反恐作戰、伊拉克問題或是新近浮現的北韓核武事件,美國均需取得中共的支持,兩國關係因此從谷底回升。然而,兩國關係距柯林頓第二任期時之密切情形,仍有一段距離。
一九九七年十月,柯林頓與江澤民舉行高峰會,雙方在聯合聲明中同意致力建立「建設性夥伴關係」,規定兩國間建立三條對話機制,即兩國元首定期互訪、在北京與華府間建立元首間的熱線以及進行閣員級與次長級官員定期互訪,就政治、軍事、安全和軍備管制問題進行磋商。在此一聯合聲明的精神下,中共與美國國防部定期舉行防務磋商,就雙方共同關心的國際與地區安全以及雙邊關係交換意見。但是在布希上台之後,「建設性夥伴關係」已經成為歷史名詞。美國雖然強調沒有把中共視為敵人,表示願意與中共建立友善的關係,但是已不再將中共看成夥伴,頂多將兩國間定位為建設性合作關係。
基本上,美國與中共間存在一些難以解決的障礙,例如美國對江澤民執政十三年政治民主化不進反退的失望、中共打壓法輪功等破壞人權的惡劣紀錄、中共輸出飛彈及核武技術給流氓國家或潛在衝突地區、西藏問題等,加上雙方在雙邊、區域及全球層次上存在國家利益衝突之諸多問題(例如貿易失衡、中共不滿美國單極獨霸的國際格局、提出針對美國的反霸權主義主張等),縱然沒有台灣問題,套一句中共學者專家常掛在嘴邊的話,「中美關係好也不會好到那裡去」。
布希於去年九月公佈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書,明顯地反映出雙方的歧見所在。該報告書批評中共尋求會威脅到亞太地區鄰邦之先進軍事能力是在走過時的路徑,到頭來只會阻礙它自己追求成為偉大國家的目標,布希忠告中共:「社會和政治自由是偉大的唯一來源」,民主發展是出現一個強大、和平與繁榮中國的關鍵,只有讓人民能夠自由地思想、集會和信仰,中國才能完全發揮潛能。然而,中共距此一情況仍相當遙遠。去年十月在德州克勞福牧場與江澤民的高峰會上,布希再度表達對中國大陸人權、人民信仰自由、維持香港公民權利、西藏人權等問題的關切。制度、價值觀及國家利益之差異,使美國與中共很難建立密切關係。
不管美國與中共的關係如何發展,我們最關心的是美中關係調整是否會犧牲台灣利益。基本上,美國一再強調維持良好的美中關係與加強美台合作間並沒有衝突。相反地,華府認為改善美中關係有助於維持台海穩定與和平。筆者於去年八、九月在蘭德公司擔任訪問學者,曾對華府地區美國學者專家進行密集訪談,不管是藍隊或所謂紅隊成員,均強調美國不會為爭取中共支持而犧牲台灣,因為中共有求於美國遠超過美國有求於中共。
美國實際上也以具體行動來強化對台灣的合作關係。九一一事件之後,雙方的軍事交流合作不斷加溫,國防部長湯曜明於去年三月訪問美國、副國防部長康寧祥進一步於同年八月訪問華府、其它層級的軍事訪問及研習團更難計其數,最近媒體報導美國軍方將派人來觀察我國的漢光演習,是另一項雙方強化合作的例子。此外,第一夫人訪美、我駐美代表接觸美國官員的層級大為提升,顯示美國並沒有因為改善對中共關係而弱化與台灣的交流合作。
美國固然重提一個中國政策,但是布希在克勞福高峰會後的記者會上,被中共安排的記者詢及如何實踐一個中國政策時,對一個中國政策做出新的詮釋,他表示一個中國政策意指該問題應該和平地解決。事實上,和平解決已經成為美國之中國政策「三支柱」的核心,引人注目的是布希政府不僅重申不再提及柯林頓之對台「三不」政策,而且刻意弱化「三個公報」,並且凸顯台灣關係的重要性,而且此一立場並不因客觀國際環境變遷而改變。二○○一年三月,布希在接見中共副總理錢其琛後的記者會上表示,美國會信守在台灣關係法下對台灣的承諾與義務;去年二月,布希在清華大學回答學生問題時,重申美國信守台灣關係法的承諾,而且強調這意味著如果台灣被挑釁時,美國將防衛台灣;上述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書又提到美國在台灣關係法中的承諾;而去年十月布江高峰會後的記者會上,布希再度表示台灣關係法是一個中國政策的基礎之一。
因為布希政府非常重視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因此鼓勵台海兩岸對話以和平解決歧見,對中共不斷增強軍備,尤其是增加部署飛彈威脅台灣則表示高度關切。中共在美國壓力之下,才提出撤離飛彈換取美國減少對台軍售的建議。但以撤離移動式的飛彈要換取美國減少對台軍售,原本就是極不對稱的交易,中共心知肚明,美國絕不會同意。上個月,筆者走訪北京及上海,一位中共的軍事專家直截了當地表示:「這是常識嘛。」換言之,只要稍具常識的人就知道美國不會答應。
總結布希政府兩年來的台海兩岸政策,可說是兼具持續與變遷。變的方面反映在對中共關係的高低起伏,持續的是其對台灣之堅定承諾。美國與中共關係確實已經走出一年多以前之低潮期,但這不是我們關切的重點,提升美台關係並不建立在美中關係惡化的基礎上。反之,美中關係改善不見得要以犧牲台灣利益為前提。布希政府已經證明這一點,當然我們對此不能視為理所當然,我們對未來美中台三角關係之發展要持續關切,但是美國的支持只是提升台灣國家安全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國人要團結一致,這才是使台灣立於不敗之地的真正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