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解開風險與政治的糾纏──對核四案的觀察與呼籲

顧忠華(政大社會系教授、澄社社員)、陳惠馨(政大法律系教授、女學會會員)


農曆春節才剛過,民眾們馬上感受到政壇彌漫著一股緊繃的氣氛,行政院和立法院即將為了核四續建與否的問題相互較勁,無論誰贏誰輸,接下來又恐怕會牽動更多的波瀾,台灣的政局一時之間似乎平靜不下來。

有關核四的爭議已經持續多年,大部份民眾可能逐漸失去耐性,只想早點看到決策能塵埃落定,所以民意呈現出明顯的搖擺取向:當新政府宣佈停建核四後,有近半數民眾表達支持廢核政策的意見,然而當520釋憲文被在野黨解讀為立法院有權決議續建核四時,民眾又紛紛靠向在立法院擁有多數實力的一方,認為續建成為擋不住的趨勢。

民意如此搖擺,一方面反映出對於決策權歸屬有著「見風轉舵」的心態,另一方面卻也顯露了「風險社會」的特質,因為現代的高科技經常隱藏了高風險,但是這些風險並非一般人能自行判斷,需要專家評估,而往往不同的專家會有相反的立場,以致形成各說各話,令民眾陷入無所適從的境地,只好「憑感覺」來表示自己的意見。至於在核四案的朝野拉鋸戰中,風險問題和政治問題糾纏不清,使得死結愈扯愈緊,除非一方讓步,立即解套的可能性近於零。

面對此一僵局,我們誠摯地希望政治人物能夠以「對話」取代「對決」,並樹立一種「溝通理性」的風範,至少讓這整個事件能帶有機會教育的意味,教導民眾認真思考伴隨任何重大決策而來的責任、承擔與風險。因此我們呼籲所有立法委員應該善用質詢權,詳細詢問行政院停建核四的相關考量,以便讓民眾了解政府的能源政策,以及種種安全應變措施。行政院也應坦然接受更嚴格的監督,並主動公開有關的契約和檔案文件,供各界查閱。據悉在核四再評估委員會開的十數次會議中,行政部門始終無法提供所有的採購合約,難道這中間有不可告人的利益輸送?除了由立法委員提出要求外,監察院和檢調單位也有必要展開調查。另外在九二一大地震後,核四興建計畫是否有加強防震之設計?這在印度發生七點九級地震之際,尤其是民意代表們應該關心的。

諸如以上所舉的疑點,身為行政或立法部門的領導階層,都責無旁貸地需要徹底追查真相,並以溝通協商的態度,共同為台灣人民及後代子孫謀長遠福利。畢竟核四牽涉到太多嚴肅的議題,一有不慎,也將影響太多人的生命財產,所以立法院不應急於議決,而該利用臨時會充分進行政策辯論。如果我們看到的仍是赤裸裸的多數暴力,好似當年強行表決通過核四預算般,那麼台灣政治中的「非理性」質素怕會積重難返,而「理性化」程度如此低的政治,能否妥善應付未來萬一發生的災變風險,實在會令人想到就不寒而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