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駱駝之死
文/ 陳章波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2000.09.19
小浮萍漂到東、漂到西,在小池塘自在、健康地活著。每天行日光浴,吸取池塘裡的營養鹽,一天繁殖出另一個小浮萍。小浮萍看著池塘仍有一半的空間可自由漂浮,依然快樂地、努力地競爭成長。第二天醒來,卻已是像西門町人擠人一樣,全池塘都已佔滿了,小浮萍無以為生了!
這就是有限空間(資源)下,個體戶各自微量的努力成長,卻加速造成全體衰亡的範例。換成我們日常生活的實例,就如每個人以各別的理由買轎車,馬路上就塞滿了汽車,動彈不得。工廠、家庭排少量廢水到河裡,河水也就被污染,眾魚蝦一命歸天。
怎麼避免這類悲劇?這兒有二個不同層級的問題,一是總量,另一是誰有權(成長)使用。總量不容易事前估得。當駱駝被壓垮的那一剎那,我們即刻知道它的承載總量,但這已是馬後砲,於事無補。在這之前,如何預估並看出徵兆才是重點。另一問題,誰可以在駱駝背上添加稻草呢?即誰可以使用駱駝荷重的資源呢?您我手上都有一些稻草,都想要脫手讓駱駝來承載,好減輕自己的負擔。在誰也不放棄權利(好處),又不知駱駝載承力之下,駱駝必然被大家紛紛拋出的稻草給壓垮了!必然的悲劇。
競爭是地球上物種演化的機制,贏者生存,敗者死亡、被淘汰出局。它是作用在個體身上,所以投擲出身上稻草給駱駝的人就比自己背荷的人要有利於生存。所有活著的生物都是天擇的結果,都充滿了競爭力。競爭是我們之所以興,也是我們之所以亡的宿命。當資源不足時,生存策略一是繼續發展出更有效搶奪資源的能力,一是少用它,不再受到它的影響,一是改用新資源,如始祖鳥創新使用空中的資源。
既然競爭是作用於個體,就讓這一機制自然運作,在各人生存策略的自由選擇下,各憑本事活下來。像恐龍那些需要單一又大量資源的個體可能會先被淘汰。像蟑螂應用各類資源,又只需少量的個體就可以活下來。這些只需要少量資源的人,所要關切的是不要被大量資源使用者在死亡之前,將大自然破壞得太嚴重,而造成大自然沒有恢復的機會!
最近國際油價高漲,歐洲地區抗爭不斷,造成運輸業都沒油可用,沒辦法運送日常物資到社區,造成缺貨,社區的居民大大恐慌!設想真的全球石油資源用盡了,而替代能源在科學家的努力之下,不幸還沒有發展成熟,我們會過什麼樣子的生活呢?台灣現今的生活命脈中,吃的、用的有太多依賴著石油。沒有了油,我們將如何活下去?
或許這是太多假設下的命題,您可以不操心,但有的人已經看出了徵候,正在準備多屯積石油,發災難財;有的則研究提升效能,來設法減少石油不足之不便;更有的呼籲大家改變生活型態,減少資源需求,但創新的作為似乎還少有聽聞。
台灣小島,資源有限,浮萍、駱駝的效應比比皆是,大家又從中學到多少教訓?有多少關心投入於總量、環境空間的估算研究?有多少心思
投入於那一類型的資源使用方式才得於讓大家活得自在、健康快樂?政府多多少少已注意到了這些事,在行政院下有永續發展委員會,在國科會也有永續學門,民間也有不少以永續為運動宗旨的團體,例如生態保育聯盟在9月30日要頒第三屆永續台灣報導獎。希望在這些努力之下,台灣得以永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