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因應基因體時代的衝擊

周成功 (陽明大學教授)


邁入21世紀的今日,我們若問:本世紀影響人類健康最重要的因素為何?「基因」毫無疑問將是最重要的答案之一。每一個人攜帶的遺傳訊息決定了他的「體質」。從吸煙會不會得到肺癌(有人會,有人不會!)到血中高膽固醇是否容易得心臟病等等,都再再與決定個人體質的基因資訊有關。

   基因體研究所帶動基因資訊的解讀對未來社會不論在醫療保健,甚而對經濟,法律,倫理,道德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譬如說:個人的遺傳資訊是否屬於個人隱私權的一部份?帶了容易得到癌症的基因是否該交較高的健康保險費?帶了容易得心臟病的基因是否該禁止從事飛機駕駛的工作?未來我們是否會在一出生就得到一張大表,告訴我們,自己帶有那些可能會影響健康的基因資訊。

   人類基因資訊的解讀不僅改變了我們對生命整體的認識,同時也開啟了未來生物醫學研究無限的生機!了解個別基因的結構與功能;探索個別或整組基因在不同生理或病理狀態下扮演的角色;了解基因間的互動以及基因程式如何指揮一個受精卵發育到完整個體,都將會是本世紀生物醫學研究的重點。生命最基本的生、老、病、死將重新在基因體研究的剖析下顯現其隱密。而從研究中累積的知識,也將會成為下一波全球生物技術產業的基石。

   瞭解了基因體研究的重要性之後我們不也該想想「基因體研究」對台灣未來社會發展會帶來那些衝擊?我想它一方面考驗著我們的科技界,看看我們有沒有足夠的智慧在困窘的客觀條件下,仍然能找出研究的利基,在這場全球解讀基因資訊的競賽中領先,並確實掌握一些基因資訊的「智慧財產」。只有作到這一步,我們才有資格討論台灣的生技產業究竟該如何發展。不去分析台灣在國際競爭中優劣的條件,只是跟著倡言「基因體研究」與「生技產業」,不過是把「科學」當作「政治」運作的另一個惡例罷了!

   另一方面,它也對我們現在的科學教育提出了一個嚴峻的挑戰。基因體資訊的產出/消化與利用,需要生物/資訊/化學/物理這些基礎科學的整合。然而台灣的大學,外受政府對高等教育投資持續的萎縮,內受學術界論文掛帥的價值扭曲;整合性教育學程的設計,特別是有關師資的延聘、資源的配置等等,永遠是校園內政治角力的犧牲品。大學部的教學不是大家避之唯恐不及,就是對年青教授升等時不可承受的重。老實說,我們這一代的科學家在基因體的研究上已經落於人後。台灣「國家基因體中心」的規劃似乎好像也與教育無關,那麼台灣下一代基因體研究的接班人會在那裡?

   基因資訊」不僅在大學的科學教育中應該扮演一個需要整合的角色。它在中小學的科學教育中亦不應缺席。傳統文理分途的中學教育,已經讓台灣大部份文、法、商的中堅份子對科學少有清明的認識,而基因資訊帶給未來倫理,社會與法律的衝擊是空前的。如果社會精英的討論永遠只停留在〝複製出個希特勒該怎麼辦?〞的層次,我們就很難期待台灣未來會出現一個與基因資訊和諧共進的現代社會。中學課程的安排,師資的再教育到教材的編寫,無一不是需要投注大量心力與資源的課題,這方面我們好像是交了白卷!

   攸關台灣社會長遠發展,像是基因體與科學教育這樣的課題,不僅在選舉政治的渲鬧中沒頂!在近日學界的討論中,也只聽到搶到錢的嫌不夠和沒有搶到錢的哀嘆。面對基因體時代的來臨,難道我們真的只有接受「向下沈淪」的命運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