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選人何不來點「素」的政見?
文/紀駿傑(東華大學族群關係所副教授)
【中國時報】2000.03.10
「牛肉在哪裡?」這是我們在選舉時常常會聽到的問題。最近我一直在想,對於全台數以百萬計的素食人口,當他們聽到候選人說:「我端出的是一盤上好的牛肉」時,他們心中不知作何感想?而當媒體也紛紛做出類似「民眾應好好比較哪個候選人端出俗擱大碗的牛肉」的報導時,他們那一票不知要如何投下去?
其實,將政見說成牛肉,這是歐美這些過去以吃牛肉為主的社會所發展出來的隱喻,而台灣社會在近年來便像擁抱麥當勞一樣的直接挪用了這樣子的說法。問題是,這種說法不但完全忽視廣大素食人口(以及那些每次選舉時就得無辜的被糟蹋一次的牛)的感受,更助長台灣社會走向目前歐美醫學界與環保界普遍批評的「牛肉文化」,因為吃牛肉既不符合體內環保,更加速全球環境的惡化。
醫學界一般公認,吃牛、豬、羊等紅肉類,易於增高體內血脂肪與膽固醇濃度,並引發各種心臟、血管等疾病。再者,根據大略的估計,每生產一公斤的牛肉,必須耗費至少十公斤左右的穀物,因此,鼓吹吃牛肉,這對於全球糧食安全已經岌岌可危的今天,不但是雪上加霜,更是不負責任的作法。更嚴重的是,在美國的「漢堡文化」強力席捲全球的今天,為了因應愈來愈多的吃牛肉人口,全世界有許多的森林都被砍伐來做為牧場生產牛肉,這不但加速全球森林破壞、表土流失、沙漠化,更大大促進溫室效應的產生。這也是為什麼在1980年代,當許多美國大企業紛紛前往中南美洲大肆砍伐熱帶雨林、開闢牧場之時,一些環保團體呼籲人民重視「一個牛肉漢堡,一棵倒下的樹」的事實,並發起拒吃漢堡運動的原因。
或許有人會認為,「牛肉在哪裡的說法,只不過是一種比喻而已,不需要將它看得那麼嚴重吧!」然而,候選人與媒體會將牛肉比喻為政見,自然是因為認定牛肉是好的,是民眾想見到與想吃到的東西;反之,不被當成是「好吃」的東西,就不會被拿來當政見的隱喻。否則,試想看看,如果一個候選人宣稱他端出了一盤「台灣彌猴肉」或「無尾熊肉」給選民時,我們會作何感想呢?而當這種「牛肉政見」比喻不斷的出現時,它便可能產生價值增強與暗示的作用,將台灣社會更推向一個吃牛肉的文化。
所以,我們應該要求候選人多提出「素的」政見。「素的」,是沒有血腥、沒有刀光劍影,也不會造成心臟病與破壞自然生態的。
「素的」,也指樸素。不要大魚大肉,只要健康的青菜豆腐、生菜沙拉。台灣社會需要的,不是每到選舉時,候選人就拼命推出各式滿漢全席,結果不但候選人自己必須背負「打腫臉充胖子」的後果,更可能把選民的胃口養壞了。最近的一場雨,把九二一地震的後遺症全部沖刷得一覽無餘,人民連最基本的生命財產都無法得到保障了;但是又有多少候選人的政見中,真正關心這些最樸素的議題而提出全面性的解決方案呢?
「牛肉在哪裡?」在屠宰場裡!或許,相對於端出牛肉來,候選人們若能多端出健康的、樸實的「素」政見,台灣社會就比較不需忍受幾個月充滿腥風血雨及肅殺之氣的競選活動,而選後大家也較能快速的歸於平淡。因此,讓我們更健康、更環保的問候選人:「豆腐在哪裡?」「生菜沙拉在哪裡?」至於那些無辜的牛,就放他們一條生路吧!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