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讓八掌溪事件回歸行政的基本面

文/李丁讚 (清大社會所教授,澄社社員)


八掌溪事件發生後,輿論多集中在對中央府院的檢討,甚至造成行政院副院長的下台,引發政壇一陣波動。一直到近兩天來,才有人針對第一線救難人員的工作提出檢討,輿論的焦點於是從中央府院轉移到地方行政系統。換句話說,八掌溪事件由政治層面回歸行政層面。

從法律層面來說,八掌溪事件屬『單一災難』類型,救災指揮工作由縣長負最高責任。但在這次救災最關鍵的三小時中,縣長暨消防局正副局長都因沒被通知到而不在現場指揮,才造成整個事件的烏龍狀態:所有救難人員都在等待直昇機救援,但卻沒有人做出任何積極的救難行動。有人說,大部分的消防隊員都非專業出身,可能連基本的救生技術和能力都沒有,才會發生忘記帶,或不能使用救生器材的情況,也就更難期待他們有下水救生的能力和勇氣了。這些事實清楚指出了地方行政系統無論在人事晉用、專業訓練、指揮通信等都出了嚴重的問題,才造成這個悲劇。因此,沒有把問題拉回地方行政基本面的探討,一定會造成問題處理上的嚴重偏差。

其實,八掌溪事件只是暴露了腐敗的地方行政系統的冰山一角而已。整個台灣社會,絕大部分的地方基層單位,如鄉鎮公所、村里辦公室、鄉鎮農漁會、各層級的警察派出所、甚至包括基層的教育和文化單位等,都普遍存在著腐敗和無能, 我們的老百姓每天面對這些行政官僚都只能忍氣吞聲,其痛苦雖沒有八掌溪事件的慘烈,但這種日常生活中所累積的鬱卒,正是台灣老百姓普遍對政治不信任的根源所在,也遏殺了台灣社會的情感連帶和集體認同。可是很遺憾的,我們的政治文化普遍不重視基層行政系統的管理。每次一有事情發生,總喜歡在高層府院間打轉,高來高去,要求這個人下台,或那個人負責,可是卻從來不回歸到行政的基本面,真正把問題釐清,並確實地著所改善。在這種情況下,再多人下台都不能解決問題。其實,從某個角度來看,略過行政基本面,而只在政治層面打轉,是政治角力的必然產物,也是所謂『泛政治化』的體現,正是台灣政治文化的典型運作。從這個角度來看,八掌溪事件回歸到行政基本面的討論是有其正面意義的。

當然,在我們批評『泛政治化』的危險時,我們也不能掉入『去政治化』的另一個極端。也就是說,我們固然不能略過地方行政的基本面,而只在府院層次高來高去。可是,如果我們只停留在地方行政層面,而認為中央政府不必負任何責任,那就是『去政治化』了。『去政治化』的結果,會讓政治倫理淪喪,同樣對政治文化會產生不良影響。再以八掌溪事件為例,地方政府固然要負起行政和法律責任,直接管轄該地方政府的中央部門,也要負起政治責任。具體來說,是誰直接負責監督嘉義縣政府呢?是誰負責縣市消防隊的統籌業務呢?是誰負責監督海鷗部隊和空中警察呢?內政部和國防部顯然要有人出面負起這個政治責任。但是,如果把這種政治責任無限上推到行政院長或副院長,也非責任政治原意。唐飛的辭職,游錫昆的下台,雖然可敬,但不足取。不但不能幫助釐清責任政治的分野,甚至惡化了台灣『泛政治化』的政治體質,為政著不可不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