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願景的實現
文/廖仁義(東吳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2000.03.26
陰霾逐漸退去,願景正待實現。
雖然台灣的總統大選已經結束,民進黨的陳水扁也已經由中選會正式宣布當選,締造了政黨輪替的歷史新頁,這應該是一個值得稱誦的時刻,但對台灣這個尚未完全適應政黨政治的社會而言,啟蒙思維剛剛才要出發,而前行的路上仍然陷阱滿佈,亟待我們一一跨越。
固然一個國家元首必須挑起社會啟蒙的重擔,但如果我們每一個人並不想要努力跨越蒙昧的社會體質,恐怕我們對於國家元首的期望也都只不過是一種推卸責任的藉口罷了。也就是說,在我們有所期待於陳水扁的同時,我們也都必須願意在自己身上做出相同的期待。
無論在競選期間或在當選談話中,陳水扁都曾一再引述啟蒙時代德國哲學家康德的觀點,強調「永久和平是人類理性的最高理想」,除了顯示他對於兩岸關係懷抱著完全善意的願景之外,也在在顯示他對於啟蒙思維的誠摯嚮往。
啟蒙思維的真諦,在於相信每一個個體理性精神的充分發揮,可以創造個體與個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乃至於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彼此信任與和諧共處。因此,理想的實現便不僅是一個單獨個體的責任,也是群體的每一個成員的責任。也因此,在我們期待陳水扁創造兩岸關係的永久和平之時,我們也必須期待兩岸的國家領導人都願意表現理性精神,誠心追求和平;在我們期待他創造族群和諧之時,我們也必須期待這個社會的各個族群確實願意表現來自理性的善意,而不發動族群對立的政治訴求;同樣的,在我們期待他落實每一個個體的權益之時,我們也必須期待每一個個
體都願意以理性的精神善盡公民的義務。
觀諸陳水扁的從政過程,我們可以發現,他的所有努力無不是朝向這個啟蒙願景一步一步在邁進。然而,在我們之中,卻仍有不少人未將選票投給他,這並不表示,這些人全都反對啟蒙願景的實現。不可諱言的,這個事實意味著:一、我們之中仍然有人尚未具備啟蒙思維,也因而並無啟蒙願景,二、我們之中仍然有人雖已具備啟蒙思維,但卻不願信任他實現啟蒙願景的能力與誠意,三、我們之中仍然有人對於啟蒙願景抱持虛無主義式的懷疑與敵視。
做為未來的國家元首,陳水扁對於第一種情形責無旁貸,必須透過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改造,培養台灣社會的啟蒙思維,使之來日即使不是支持陳水扁,也願追求啟蒙願景。對於並不信任他有能力與誠意實現啟蒙願景的人們,他必須以政策與行動去證明;即使具體的政策與行動仍然未能說服這些人,他也只能把他們視為更高的檢驗標準,將之涵化為新政府團隊自我鞭策的力量。
以陳水扁迄今的表現,對於他接受這種施政考驗的意願與能力,我們深具信心。但是,我們不得不必須指出,面對台灣這個理性思維尚未成熟的社會,他必須以更深刻而包容的態度,去正視那些對啟蒙願景抱持虛無主義式的懷疑與敵視的人們。
啟蒙思維的貢獻,在於人類從此能以理性克服蒙昧,但由於它曾過度被化約為科技思維,也使之備受爭議。
從西歐啟蒙運動至今的兩百餘年間,啟蒙思維的誤用曾經使它成為自己的敵人。不論是在學術制度中,或在涉及日常生活的制度中,啟蒙思維曾經被化約為科技思維,啟蒙理性被簡化為科技理性,甚至啟蒙願景也被矮化為科技願景。那麼,在以科技思維為理性思維的台灣社會中,未來的新政府就不能不隨時警惕,固然不該反對科技,但也不能掉入泛科技主義的陷阱之中,以免在科技思維遭受批判的聲浪中,埋下盲目的反啟蒙思維的蒙昧主義的種子。
此外,啟蒙思維的另一個爭議,在於它的理性思想也曾被膨脹為只是一種主體性思想。
啟蒙思維的理性思想一旦被膨脹為只是一種主體性思想,那麼,所謂主體性,就可能被窄化為「自己的主體性」,以至於扭曲或漠視「他人的主體性」。如此,也就遑論要去跟「他人群體」與「他人國家」的主體性進行理性對話了。不但族群關係必須如此,兩岸關係也是如此。未來的新政府必須在重視「他我」的思維態度中,才可能重建台灣社會的「自我」。擁抱「他我」,已經不再只是一種胸襟,更是一種責任。
誠如陳水扁所說,他的當選代表的不只是他個人的勝利,而是「民主的勝利,更是責任的開始」,因此,我們相信,他對啟蒙願景的信念與堅持,不是來自他個人的榮辱心,而是來自他對國家與歷史的責任心。
但願這份責任心能使他不斷跨越陷阱,實現一個能夠讓每一個人的理性精神充分發揮的啟蒙願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