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強化電力穩定供應甚於續建核四

文/王塗發(台北大學經濟學教授兼教務長)

2000.10.12



自九月三十日經濟部林部長向行政院提出停建核四之建議以來,在台灣引發了「核爆」,唐飛院長因而走人。迄今,核四續建與否仍是爭議不休。工業總會林坤鐘先生帶頭反彈,認為核四停建,股市會跌到兩千點;而國民黨則更是全力大反撲,前副總統連戰先生、前經建會主委江丙坤先生與前經濟部長王志剛先生全都站出來痛批經濟部與新政府,好像核四停建台灣經濟就會垮掉似的。事態真有這麼嚴重嗎?

產業發展的確需要電,而且更需要穩定的電;但電力的來源甚多,不一定非要核電不可。核四廠的兩部機組預定要在二○○六年與二○○七年才會完工,在此之前,核四並不能供應任何電力。因此,若說停建核四會使我們馬上面臨電力不足,影響我們的經濟發展,則未免太不合邏輯了。如果說會有影響,則停建核四,反而可能使電力更加充裕,因為許多替代方案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依據台電的資料,即使不建核四,到二○○六年與二○○七年,我國的電力備用容量率將分別為18.8%與13.6%,比過去十年來任何一年的備用容量率還高。在此情況下,實在沒有缺電的問題,自然不會影響經濟發展,企業界大可放心。只要台電能徹底改善輸配電系統與需求面管理,台灣的電力一定綽綽有餘。

在林部長提出停建核四的建議時,他也提出一些未來七年間可以取代核四裝置容量270萬瓩的替代方案。可是卻被擁核人士及國民黨批評為不可行。其實,可行替代方案相當多,今僅舉改善既有電廠之淨熱效率一例來說明,即可證明。根據台灣能源統計年報的資料,在一九九八年,台電公司的氣渦輪機、複循環機組與汽力機的裝置容量分別為1,024,200瓩、4,056,000瓩與11,900,000瓩,其淨熱效率各為24.18%、38.86%與35%。依美國德州大學電機系教授兼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陳謨星先生的資料,目前國際上高效率天然氣複循環機組的熱效率約在56%至60%之間,如果再加上汽電共生,則可提高到80%以上。我們以保守的估計,如果在七年內逐步將這些既有的氣渦輪機與複循環機組更新,使其熱效率提高為50%至55%,則在不增加天然氣燃料與不擴增輸氣設施的情況下,可以淨增加裝置容量在225.6萬瓩至299萬瓩之間,可以完全取代核四廠270萬瓩的裝置容量。而這些高效率的天然氣複循環機組的造價,依美國平均每瓩約500美元來計算,則約在新台幣352億元至466億元之間(按匯率31.2比1來換算)。就算加一倍,也不會超過一千億元,遠少於核四廠續建必須再投入的費用。如果汽力機亦可更新,提高發電效率,則其效果更大。其他的替代方案(如麥寮的兩部機組120萬瓩等)就不用說了。而這些更新機組又可比核四廠更早提供電力。因此,停建核四,反而可以使電力更加充裕。

此外,停建核四可加速電力事業自由化,並有利於發展小型分散式電力系統。電力事業自由化與小型分散化已是國際能源發展的主要趨勢。大型「集中式」的供電系統是相當脆弱的;它對電力供應的穩定性是非常不利的。在此供電系統下,某一個大電廠一跳機就可能會造成停電、限電的危機,所以需要較高的備用容量率;而且遠距離的電力輸送除了會造成較大的電力漏損,也較不容易維護。例如,一座核電廠跳機就會導致停電,以及去年「七二九」與「九二一」大斷電就充分反映出此種大型「集中式」供電系統的脆弱性。又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聯軍很快就摧毀德國大型「集中式」的供電系統,但對日本小型分散式的供電系統卻無能為力。因此,不論從國家安全或電力供應穩定的觀點,「小型分散式」都優於「大型集中式」的供電系統,而且小型分散式電力系統所需之備用容量率較低,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如能將核四廠未支用的上千億元預算用來開發小型的電力系統,並健全輸配電網,則不僅可以較輕易地因應尖峰負載之需,也可根本解決區域性電力不足的問題。此對我國的產業發展之貢獻將遠非核四廠所能望其項背。

(作者王塗發╱國立台北大學經濟學教授兼教務長、澄社社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