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規劃多元的大學宿舍環境

畢恆達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澄社社員)

自由時報 2003年元月二十八日 第十五版


      

近日來有關於女生是否能夠在男生宿舍中留宿,引起廣泛的討論。過去從門禁、性騷擾、到A片事件,女生宿舍一直是社會的焦點,如今男生宿舍也成為大家關心的議題,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藉此機會,我們或可對於大學宿舍展開全面的檢查與討論。

學校提供宿舍之用意,一方面為解決學生居住空間的問題,一方面群居生活本身也是一種教育,然而因此宿舍也成為校方與學生之間的權力角逐場。群體生活當然需要共同遵守的生活公約,然而校方掌有空間資源,也藉之用以界定甚麼是好學生,而不是讓學生自治。許多學校的女生宿舍夜晚仍有門禁、還有大學甚至規定書籍要按顏色與高矮排列,如果違反就記點數,再犯就通知家長,甚或取消住宿權。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宿舍成為馴服學生的場所。

前一陣子,有外國學者來訪,經過台大女八女九宿舍時,看見高聳圍牆上的鐵絲網與碎玻璃,我不知如何解釋。不識中文的他,恐怕也很難猜到這幢建物居然是學生居住的宿舍吧。與其過度保護女性,倒不如多培養女性自主的能力。當國外男女混宿已是常態,而國內學生在外租宿也經常是混住的情況下,學校是否可能隨著時代的演變,勇於突破,提供不同混住形式的宿舍讓學生自由選擇呢?我在美國紐約曾經住過二年的大學生宿舍,男女不只是同層,連廁所與浴室都不分男女,再想想美國的廁所隔間底下是超過一英尺的漏空,可是從來沒有聽過性騷擾的傳聞。台灣的性別處境也許不同,但不妨藉機調查學生的意願,不必守著男女分隔的概念不放。

已經有無數的環境心理學實驗與調查顯示,大規模、中央走廊的宿舍形式是最差的設計,由於人數過多,不易分辨樓友與陌生人,加上私密與公共領域緊接,缺少過渡的半公共領域,無法提供學生互動的空間,因此容易造成人際疏離與危險。而最適當的設計是類似套房(suite)的設計,亦即每四、五間房間共用一套衛浴以及交誼空間。台灣地狹人稠固然是設計限制,然而不是壞設計的藉口。學校也可以多提供好品質的24小時開放的公共空間來滿足住宿學生的生活需求。
針對這一次女生在男生宿舍中留宿的事件,贊成的人高舉情慾自主的大旗,反對的一方則強調不受干擾的權利,其實雙方說的都有理。如果大學生有發生性關係的自由,那宿舍就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場所;然而宿舍是一個群居空間,必須考慮室友生活的權利。十年前一位留美的男同學就曾經向我抱怨,因為室友將女友帶回寢室夜夜笙歌,他也繳了住宿費,卻有家歸不得!這與情慾權無關,如果室友呼朋引伴在寢室內打麻將,同樣會干擾其他人的作息。校方也許不必對情慾活動過於敏感,住宿學生也可以學習如何溝通、協調與尊重,來安排彼此的生活作息。女生留宿與否,可能只是住宿生活中的一個課題,其他的各種控制、危險、冷漠、生活品質的問題,恐怕更需要大家一起思索與行動。

如果學校能夠提供各種不同的有眷研究生、男女混住、套房設計的宿舍,讓學生自由選擇,男女也許就不必如此楚河漢界、壁壘分明。更何況,現在的爭論其實都還是在異性戀的框架預設之下,看不到同性戀學生的存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