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國會改革此其時矣

顧忠華 (政大社會系教授 澄社社長)

中國時報 2003年二月二十七日 第十五版


      

立法院日前開議,第一天就又吵吵鬧鬧,令人擔心這一個會期又會在比口水的叫罵聲中虛渡,而電子媒體的焦點則對準立委的緋聞案或肢體衝突,虎視耽耽地在等待好戲上場。這樣惡性循環的結果,使得立法委員似乎成了連續劇的主角,天天以娛樂觀眾為業,反將嚴肅的政策辯論與攸關公共利益的法案審查擱在一旁。

台灣的民眾對於立法委員的表現長期不滿,因此在前年立法委員改選前,出現了各種國會改革的呼聲,甚至還有團體舉辦「立委減半」的遊行,希望能藉此改善國會的亂象。兼任民進黨黨主席的陳水扁總統,在周二的中常會上也鄭重宣示,準備全力推動「立委席次減至一百五十席」的修憲提案,並將選舉制度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無論這個舉動是否帶有其他的政治目的──如在野黨馬上批評陳主席此項宣示為「假改革、真搗蛋」,想要破壞國親合作──若被延宕已久的國會改革再露曙光,總是民眾樂於見到的。

澄社一向站在民間的立場,監督政府部門 (包括國會) 的表現,前年更參與了「改造國會行動聯盟」的運作,深知國會改革的必要性與困難度。國會改革運動最大的障礙,乃是民意代表在未當選前,什麼都願意承諾,所以像國會瘦身、選制改革的訴求,多數候選人及政黨都簽署了承諾書,但在當選之後,卻完全以自身利益作為考量,搬出一大推理由來推卸責任。這種不守信用的態度,雖是政治人物的通病,但如此赤裸裸地違背承諾,不僅僅背離了代議民主制度的精神,最後將可能造成台灣人民對政治系統的「信任危機」,朝野政黨都不應坐視不顧。

嚴格說來,立法委員基於「自利」的動機抗拒改革,算是人之常情,當年若非因緣際會,國民大會代表也不致自廢武功。但是台灣能一步步地邁向進步,靠得便是過去總有機會利用改革的「機會之窗」,讓一些不可能的任務竟然成為可能。這一次,當朝野陣營紛紛擺出架勢,要在「誰比較有改革的魄力」上見個真章時,民眾當然要睜大眼晴,看在國會改革的議題上,那邊根本是口是心非,那邊又是玩弄口號?而如果朝野政黨體認到真的必須要端出牛肉,才能夠吸引到選票時,個別立委的反彈終會敵不過政黨整體利害的計算,至少在「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決策上,蔡同榮委員「困獸猶鬥」的狼狽形象便是活生生的例子。若在野黨漂亮接招,以行動來證明對國會改革的誠意,何必怕什麼「搗蛋」呢?

立委諸公請別忘記,就在去年一月三日,立法院各黨團的代表在媒體見證下,曾經簽署了「改造國會行動聯盟」起草的「敦促內政部及中選會剋期研議單一選區兩票制配套措施」決議文,要求「儘早進行修憲修法」工作。既然立委席次的減少乃是縮小選區的重要前提,就請立委們不要再「拗」了,把每個政黨的國會改革辦法攤開來接受檢驗,並且不要只懂得「作秀」,而是真正「秀」出改革的成績來。

立法院如果整天只會修理別人,不知道全民很想看到國會動手改造自己,那麼立法院不就淪為很特別的「理髮院」?這家「理髮院」因為沒有掛鏡子,員工們只會刮別人鬍子,卻死也不肯刮自己的鬍子,以致鬍子愈來愈亂。立委諸公們,是不是應該開始刮刮自己的鬍子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