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制度改革的挑戰才剛開始
林繼文 (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副研究員 澄社社員)
自由時報 2003年三月三日 第十五版
擾嚷了近十年,我國立法委員選舉制度的改革在台灣似乎露出一線曙光。民進黨在本會期立法院一開議,就表示將提案降低修憲委員會人數門檻。為了展現決心,民進黨陳水扁主席還主張要結合民間團體,推動百萬人民連署。在野黨對降低修憲委員會人數門檻並沒有積極反對,立法院王金平院長則表示要在三月三日召開協調會處理相關事宜。
選制和國會改革的相關議程終於進入了立法院,是否表示成功在望了?回顧台灣選制改革的歷史,可以發現真正的困難才剛開始。
第一、從各政黨表面上提出的理想方案來看,差異其實並不大。民進黨固然高舉「減少國會席次、單一選區兩票制」,國民黨主席連戰也在八年前就倡議單一選區兩票制。即使是親民黨,也在其網站上將單一選區兩票制列為重要政策(請見http://www.pfp.org.tw/main.htm第十二點)。儘管各黨立場大有交集,選制改革為何可以一拖數年?線索正在於各黨雷同的主張。社會上對於目前選制(多席次單計非讓渡投票)的缺陷頗有共識,對於曾長期採用此制的日本於一九九四年改採「並立式單一選區兩票」也多有所聞。仿效日本經驗,恐怕是直覺反應。各黨相近的立場,反而形成奇特的「共謀邏輯」:社會一有壓力,大家都說要改;壓力一消失,這個議題就不見了。反正,對大家都有利的事,個別政黨推起來就帶不了勁。
第二、事實上,「單一選區兩票」並非對每個政黨都有利;計算各黨的真實利益,其實是很複雜的問題。單以是否實施兩票制而言,就和政黨形象有關;形象較差的政黨,當然不希望在政黨票上失分。更大的問題是每個選區的應選名額:兩票制究竟應採德國式還是日本式?先改成中選區制好不好?立法院的總名額到底應該是多少?這些問題都和政黨在不同選區的實力有關,絕非「單一選區兩票制」一詞可以表達清楚。對於各黨議員而言,選制改革所帶來的選區重劃,勢必衝擊他們苦心經營起來的地盤連結;要他們舉手贊成改革,只怕困難重重。
第三、選制改革的議程一旦進入立法院,就不得不遵循政治邏輯來運作。明年就要選總統、立委,執政黨為求政績表現,必會高舉「政府改造、國會改革」的大旗呼籲在野黨共襄盛舉,在野黨則要觀察社會反應來決定如何回應。輿論界若對此事不甚關心,在野黨只要不予回應,改革就會胎死腹中。如果社會反應積極,甚至拿出各黨已簽署的「改革承諾書」來施壓,各黨還有一張王牌:如果要在本會期修憲,立法院等於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算通過修憲,還要得到國民大會的認可;就算國民大會認可,想在明年立委選舉實施也幾乎不太可能。
不過,「時間」也有可能成為改革的意外助力。如果新選制最快在下下屆選舉才能實施,各政黨及立法委員或許願意將自己的利益置於「無知的面紗」之下,好好的修改我們的選舉制度。不過,前提是社會必須持續施壓,否則這件事又會熱鬧一陣,然後再度沉睡。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