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購、補貼與多吃米食解決不了稻米生產過剩問題
楊重信 (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教授 澄社社員)
自由時報 2004年元月一日 第十五版 澄社評論
臺灣於2002年1月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依入會承諾必需逐步開放稻米進口、以及削減境內農業補貼。2002年稻米進口採用限量進口,進口量為基期國內消費量之8%;亦即,144,720公噸糙米;2003年稻米進口改採用關稅配額,進口配額維持不變。在開放稻米進口後,國內稻米理應因應減產,但是在農業主管機關一本初衷,誓死捍衛農業,繼續實施保價收購與給予各種名目之補貼之情況下,2002年之稻穀產量不減反增(由2001年之172萬公噸,增為2002年之180萬公噸),2003年之稻穀產量亦可能居高不下,繼續維持在180萬公噸左右。在進口稻米價格低廉與稻米生產不減之情況下,稻米價格下滑是意料中之事,農民抗爭更是意料中之事。
「農民反彈」以及「稻米炸彈」事件之發生,驚醒了農業主管機關之春秋大夢,終於後知後覺地領略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稻農衝擊之力道。在飽受驚嚇之後,終於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有效解決稻米生產過剩的問題。截到目前為止,農業主管機關所提出之藥方,計有原有之計畫收購、輔導收購、休耕輪作補貼、轉作補貼、平地造林補助及獎勵等,以及今年祭出之餘糧收購、2004年計畫縮減稻作3萬公頃、協調國軍吃進口米、以及鼓勵大家當飯桶多吃米食等。此等藥方之綜合藥效有限,因為(1).以一期蓬萊米之生產為例,根據「臺灣農產品生產成本調查報告」,2002年每公斤蓬萊米稻穀之生產成本不含地租與資本利息時為12.68元,不含地租、資本利息與人工費時為9.78元,每公頃之一期蓬萊米稻穀產量為6,641公斤,政府之計畫收購量為每公頃1,920公斤,輔導收購量為每公頃1,200公斤,計畫收購價格為每公斤21元,輔導收購價格為每公斤18元。依此就一個種植一公頃蓬萊米稻穀之農人而言,來自保價收購之收入為64,320元,其餘銷售收入為56,336元(3521公斤,每公斤價格假設為16元),合計收入為120,656元,扣除生產成本後,含地租、資本利息與人工費在內每公頃之淨收益為84,208元,含地租、資本利息在內每公頃之淨收益為71,551元,而休耕補貼每期最高只有46,000元,轉作補貼最高為26,000元,此乃為稻農不願意休耕或轉作之主因。(2).平地造林補助及獎勵係以灌溉系統缺乏及雜糧旱作地等不具競爭力農地、休耕蔗田、沿海地區及地層下陷之低產農地、受工業污染之農地、以及鐵公路兩側30至50公尺之農地為主要輔導對象,此一補貼措施對縮減稻作面積無助力。(3).餘糧之收購與保價收購一樣,徒扭曲市場、浪費社會資源而已,不僅無助於縮減稻作面積,且反而會造成擴大稻作面積之後果。(4).鼓勵國軍吃進口米,其量只有2萬公噸,救不了大局。(5).鼓勵多吃米食之舉,因為國人消費習慣已改變,亦無濟於事。
當前之稻米生產政策,可說是一套「矛盾、無效、浪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政策,未來若不改弦易轍,稻米生產過剩之問題將會愈趨複雜與嚴重,並且可能會被迫走上需將保價收購與進口稻米庫藏任其腐壞、蟲蝕或加以焚毀一途。果爾社會之損失就太大了。爰此,特在此建議:(1).通盤檢討現行之稻作補貼政策,訂出廢除任何形式之稻穀保價收購制度之時間表,消除稻穀價差補貼,並將其經費轉作休耕、輪作、轉作、造林之獎勵金;(2).有放縮減稻作面積,具體之作法包括:(a).將都市計畫區內之耕地,依都市計畫程序變更為住宅社區用地或其他都市發展用地,實施發許可,並且不論其現況作為何種農業用途,皆不再給予任何形式之農業補貼;(b).取消已公告實施都市計畫但尚未完成開發之可發展區之任何形式之農業補貼;(c).將都市邊緣農業生產環境已遭破壞或生產環境已不完整之耕地劃為都市發展用地或於「國土計畫法」通過後將其納入「城鄉發展區」,實施發許可,並且不論其現況作為何種農業用途,皆不再給予任何形式之農業補貼;(d).全面推動平地造林,將稻作水田納入平地造林主要輔導對象,並且給予較高之獎勵金。(3).
平地造林宜以生態景觀造林為主,經濟造林為輔,並促進休閒育樂產業之發展。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