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全球化的祭品-昨日梅花鹿,今日台灣人?

陳章波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澄社社員)

自由時報 2003年四月十五日 第十五版


      

在美英聯手攻打伊拉克,SARS疫情全球漫延之下,偷得半日閒參觀故宮「福爾摩沙-十七世紀的台灣、荷蘭與東亞」之展,目瞪著梅花鹿標本,慘然了悟到弱者必然是全球化的失落者。
十六世紀全球海運興起;十七世紀荷據的台灣已是東亞的轉運中心,也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明鄭、日本幕府的商戰殺戮戰場。簡單地說是以戰爭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原版,比照近日美伊戰爭只是由海路發展到了空路,人類貪婪(自私、自利、獲取最大利益的心)的經濟動物本質仍然不變,而這正是資本主義的最大推手。
當時台灣自然之美令葡萄牙水手大嘆「Ila Formosa」-美麗之島。梅花鹿與自然之子在草原上共舞;也是殺戮,但原住民平埔族人手上的弓箭、陷阱只是幫助梅花鹿,淘汰了病弱、不適生存的個體,使得梅花鹿更為壯美,也強化了平埔族人奔跑的能耐。那是永續,是多元,是和平,是共容。幾千年之共存,在荷蘭人破門之後,貪婪之心、市場的需求,使梅花鹿步上了祭台。
杜正勝院士在<臺灣的誕生──十七世紀的福爾摩沙>書中寫到:「十七世紀給我們的啟示是:臺灣不能孤立或被孤立,臺灣不能喪失主體性,臺灣無法切斷與中國的關係,但不能淪為邊陲,臺灣要在更大的世界網絡中尋找自己的前途和位置。臺灣該走什麼路,正考驗我們的智慧。」
演化是沒有回頭的路,但是可以轉向的,不要輸在起跑點上,更不要錯在方向上。像恐龍朝巨大的方向發展,最後滅絕。地球上物種演化自溫熱的淺海區,登上陸地,再飛翔於空中。物種之一的人類帶著發達的大腦,也是由陸而海而空,一路發展而來。人類一直沒有斷絕及超越其動物本質。
大腦讓我們人類可以不再侷限於動物的作為,但許多人卻允許自己以大腦來服務身體的需求,更追求更大的物質的,食、色的滿足,更強化了自身的動物作為。這是不變的演化路線,全球化只是加速。達爾文演化論的社會化為貪婪的人類動物合理化弱肉強食的作為。為了更快獲得更大的利益,強化了權力極大化的追求,美英聯手正是撕下偽善的面具,公然以強權終結民主歷史在全球化體系中的首演。
在全球化壓力之下,加強壯大是生存之策略之一,因而歐盟成員加緊團結合作,不與美英唱同一個調。台灣能與誰結盟呢?就地緣關係,台灣具有高度的戰略價值,以深水潛艇的角度來看:左右日本南線的安全,破解美國西太平洋的夏威夷、關島、琉球防線,及入侵南海諸國門戶。靠美、靠大陸都會引發戰爭的,生靈塗炭,都不是我們應有的生存策略。
台灣自然資源有限,在全球化的網路下,我們能擔當什麼不可取代的角色?近四百年來台灣人經歷了快速的變動,讓我們具足了變的動能及自由度。我們的大腦可以建構新的演化路線,以智慧發展知識經濟,以慈悲之心來與大自然共享。這一路線不是近日才有,動物也有利他行為,而宗教情懷早就全球化了。
台灣不能喪失主體性,除了繼續出口賺取外匯,維護台灣原有的好山好水之外,讓我們向全球輸出慈悲,結盟愛好和平者。在此之前,國內政治人物請多點慈悲;泛藍陣營批陳水扁總統反恐挺美是自甘成為美國的兒總統,而陳總統批連戰先生大陸之旅為投降之旅,這類行為只會使台灣人早早成為梅花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