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朝野惡鬥不止 加深人民失業痛苦

王塗發 (澄社社員)

自由時報 2003年四月二十二日 第十五版


      

近年來,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持續下滑,在二○○一年更創下歷史最低紀錄的負百分之二點一八;去年雖轉為正成長百分之三點二,但經濟成長力道仍嫌不足。相對的,失業率則不斷地攀升,在二○○一年高達百分之四點五七,二○○二年更超過百分之五,頻創歷史新高。在此景氣低迷之際,為了振興經濟,行政院院會乃於去年十二月十八日通過「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擴大公共建設方案」,以及兩項配套特別法案,預計今(二○○三)年額外投入七百億元預算,創造十一萬五千個工作機會,可望使今年經濟成長率達到百分之三點五二,失業率降至百分之四點五以下。然而,在朝野惡鬥下,立法院上個會期中並未通過上述兩項特別法及刺激景氣方案,目前朝野仍然爭議不休。
 大家都知道,台灣目前失業率升高,是由於結構性失業與循環性失業增加所致。台灣在過去十多年來的產業結構調整或產業升級,由傳統的勞力密集產業轉向資本密集、技術密集或時下流行的知識密集產業,乃是台灣經濟發展、邁向已開發國家非走不可的路。然而,在這樣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傳統勞力密集產業所釋放出來的勞工,無法完全被新興的技術密集產業或服務業所吸收,再加上勞力密集產業大量外移中國,故結構性失業不斷上升。這種結構性失業上升的現象,實與歐美等先進國家的經驗不謀而合。
 至於循環性失業增加,則是從前年下半年起,國內外經濟情勢惡化,導致我國景氣衰退、經濟成長趨緩所造成的。台灣是個開放的海島型經濟體系,對外倚賴度非常高,進、出口總和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時常超過百分之一百,出口所占比重往往超過百分之五十。因此,台灣的經濟興衰深受國際(特別是美國)景氣冷熱的影響。美國自前年下半年景氣趨緩,尤其高科技產業出現停滯、乃至衰退的現象,對我國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電子資訊產品在過去二、三十年來,一直居我國出口品的牛耳,當美國的高科技產業成長趨緩、甚至衰退時,我國的電子資訊產業必然是首當其衝,其對我國經濟的衝擊自然不在話下。在二○○一年,我國民間投資成長率為負百分之二十九點一七,創下歷史最低紀錄,就是最顯著的例證。去年的民間投資成長率估計為負百分之零點三。此外,觀察我國公共投資成長率,在一九八○年代平均為百分之七點二八,一九九○年代平均為百分之三點七八,而在二○○一年則降為負百分之一點九二,二○○二年估計更降為負百分之五點六。
 很明顯的,根據上述統計資料的反映,我國此波經濟衰退是有效需求不足所造成的。依總體經濟學家凱因斯的有效需求理論,此時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如擴大公共投資與政府支出),可以有效振興經濟、降低失業率。前年十一月底,二○○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利茲亦曾撰文指出,針對當前需求不足所導致的(美國)經濟衰退,擴大政府支出比減稅更能刺激經濟及減少失業。此一見解亦可適用於台灣目前的情況。更何況,今年初以來又受到美伊戰爭與來自中國與香港的SARS之衝擊,對我國觀光、航空、及其相關產業之需求影響甚巨。在此情況下,行政院所提出的五百億元「擴大公共建設方案」,雖然稱不上是治本之道,但至少可以救急,應是目前振興經濟及減少失業的一項良策,國人實在沒有反對的道理。
 然而,泛藍的在野黨卻指控,這項方案的提出是為了明年總統大選的「綁樁」。因此,泛藍在立法院便極力阻撓此項方案,在上個會期加以封殺,在本會期亦不予支持,而另提出替代方案,主張將部分預算跳過縣市直接分配到鄉鎮。在全國二十多個縣市中,泛藍主政的縣市比執政黨主政的縣市還多,如果五百億元按各縣市的需求加以分配是「綁樁」,難道部分預算直接分配到鄉鎮就不是為了「綁樁」嗎?在野黨為了明年能奪回失去的政權,不希望現在的執政黨能有好的政績,不願看到現在的執政黨拚好經濟,是可以理解的。但要奪回政權必須憑真本事,提出更好的治國政策,而不是對政府施政處處掣肘。國人視立法院為亂源,要求國會改革,就是對朝野在立法院的惡鬥深表不滿,難道在野黨還看不清楚嗎?難道在野黨真以為朝野惡鬥,拖垮經濟,增加人民失業的痛苦,人民就會選擇讓連宋「復辟」嗎?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這樣的計謀是不可能得逞的。我們奉勸在野黨,為了全國數十萬失業家庭的生計設想,趕快通過該項「擴大公共建設方案」,別再杯葛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