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家園的理念與價值
紀駿傑(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澄社社員)
自由時報 2003年五月二十七日 第十五版 澄社評論
行政院研擬於明年總統大選時,一併舉行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與核四這兩項諮詢性公投,這樣的消息,讓正在全台進行核四苦行的林義雄以及支持人士感到相當欣慰。
其實,在台灣已經宣布將成為「非核家園」的今天,核四還繼續興建,這本來就是一件很荒謬的事,它也凸顯了當前政黨間惡鬥所造成的不理性本質。當然,在這荒謬與不理性的背後,也存在著政治人物與社會大眾對於「非核家園」的觀念缺乏完整的認識與承諾。
「非核家園」既是一種理念,也是價值的選擇。它所牽涉的,並不只是安全性或經濟性的考量而已,而是包含了對於環境正義、世代正義、風險社會、科技選擇與公民參與和民主之關聯、能源需求與來源原則等廣泛而複雜的社會價值與理想社會的思考和抉擇。
一、環境正義
長久以來,核能電廠以及核廢料處置場附近居民,必須承擔極大的生理與心理之核災變與輻射風險,這是極為不符合現今全球主流之「環境正義」規範的。而台灣過去二十年來將核廢料存放於蘭嶼達悟族人家園,這不但是一種「環境種族主義」的行徑,也造成了達悟族人長期的反抗與對台灣政府的反感及不信任,更成為了國際上著名的反面教材。這些都使台灣付出了極大的社會與國際聲望成本。
二、世代正義
在全球資源日益短缺、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今天,世代正義倫理觀點的重要性便愈加凸顯。而根據世代正義的基本倫理規範,本世代人一方面不應該將資源過度耗竭,以至於使後世代的人缺乏足夠與容易取得的資源使用,另一方面,本世代人也不應將自然生態過度改變(包括破壞地景地貌、減低生物多樣性、製造大自然無法分解循環的物質,或製造有危害性的物質等),使得後世代人必須承受這些改變的後果。而核電廠不論是在將來除役,或前述的核廢料之儲存處理,都是造成「本世代人使用╱享受,後世代人承受風險」的違反世代正義原則之行徑,因此也是違反現階段主要環境倫理訴求的做法。
三、社會風險
當代最著名與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學家之一,德國的貝克(Ulrich
Beck)所提出的「風險社會」概念,指出了當代社會的最重要特色之一,便是隨著現代化、工業化以及許多最新科技的廣泛應用,各種難以預測與控制的普遍性科技╱生態風險也與日俱增。
其中,全球氣候變遷、核災變、化學毒物的擴散、基因科技影響等是最常被引用的主要風險由來。
當然,這樣子的狀況,雖然說明了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的普遍性趨勢,但是這樣子的趨勢既非必然,也非無可改變或減緩的。我們仍然可以透過社會選擇而拒斥一些非絕對必要的社會風險,也可以發展替代性的科技來滿足我們的需求,核電便是其中一個非絕對必要的社會風險。而從台灣過去十多年來的經驗,核能電廠與核廢料成為社會風險的擴大器,以及引發了社會不安與對立,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非核家園的理念與價值之一在於減低這些可以避免的社會風險。
四、適當科技、民眾參與和民主運作
當代社會造成人類無時無刻地處於各種風險危機之下,其主要的來源便是運用科學知識的現代科技。這些科技的特色在於它的高度複雜性、專業性與資本密集性,這也使得社會上僅有國家官僚以及少數的大企業和專家,有能力參與有關這些科技的計畫與討論。這樣一來,不但容易形成國家與大企業的專斷化,也造成各種形式的「專家政治」,一般民眾很難了解與參與相關的決策及計畫,也無法真正清楚這些科技所可能帶來的影響。基於這些理由,許多學者便提出了「適宜科技」、「小就是美」等觀點,主張對於科技的選擇使用與社會的民主運作及民眾、社區參與有極重要的關聯性,而他們提出的觀點正是希望盡量減少複雜性、巨大性的科技與建設,來達到更多民眾可以理解、參與,更符合民主運作之模式。核能電廠是一種極為複雜、專業、高風險、高資本密集與巨大的科技,它在所有的面向上都違反了上文所談的有關較有利民主運作、民眾參與的科技形態,因此非核家園的理念與價值也在於它肯定一套更有利於民主運作的適當科技。
五、能源節流與多樣化
在全球強調「永續」價值的今天,對待能源問題的首要態度必須是節流而非開源。節流除了包括節約用電措施、電價政策與輸配電系統耗損比率的檢視等立即的方案之外,還包含最根本的產業形態、居住安排與消費方式之反省與重新選擇。過去將能源開發視為伴隨著生產提升、消費增加的必要措施之做法(需求導引供給),已經必須進行整體的調整了。與此同時,主流的綠色潮流也要求各國積極推動各種可再生能源的研發與使用。當前,未能反映環境後果的市場機制造成油價過低(油價比瓶裝礦泉水還便宜!),而過去未考慮核廢料儲存、核電廠除役與核能社會風險╱社會代價的計算,也導致核能被誤認為是廉價的電力來源,這些都造成各種替代性能源的研發與運轉使用受到排擠與抑制。非核家園政策正是為了部分改正過去的這些錯失,它也促使政府及社會思考,乃至於積極尋求、發展多樣性的可再生能源,這將為「後化石燃料」時代奠定良好的預備基礎。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