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過程凸顯的政治社會議題
何信全(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澄社社員)
自由時報 2003年六月三日 第十五版 澄社評論
這一個多月來,SARS風暴頗有席捲全台之勢。政府衛生單位,可以說在驚濤駭浪之中,且戰且走。疫情發展至今,令人不禁要捏一把冷汗。往後疫情能否控制得當,顯然還有待觀察。不過無論如何,作為一個經由民主程序人民託付的現代政府,有責任拿出積極有效的辦法,儘快解除疫情危機,否則不僅人民的生命、健康將繼續飽受威脅,亦將使台灣長期困頓的經濟,更形雪上加霜!其後續效應,將衝擊社會各個層面,引發各種相關而複雜的社會問題。
以一個具有長期培植醫療專業人才的歷史背景,醫學專業技術已達國際水準的社會,台灣在抗疫過程中一度失控的情況,問題顯然不是出在醫學專業技術不足,而是另有其他因素。就政府運作層面而言,民進黨執政的中央政府與國民黨執政的台北市政府之間,的確存在若干配合上的問題;就中央的府院關係而論,陳總統與游院長在抗疫指揮上的角色,引發在野黨「行政院長蒸發」的譏評,則再度凸顯雙首長制在運作上的扞格。前者反映出台灣的政黨政治,仍然充斥短期謀略,欠缺在重大議題上朝野共謀國事的長遠眼光。在野黨固然視「忠誠反對」如無物,執政黨亦以借題發揮為得計;就後者而言,雙首長制不合權責相扣原則,違背民選總統既有其權自應直接向國會負責之憲政精神,亦不符行政領導之原理。然而朝野的各自算計,使得透過憲改回歸單純的總統制或內閣制益形困難,只能繼續在雙首長制的制度泥濘裡打濫仗。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總統既已民選,且運作順暢,有什麼理由不直接採行總統制,讓總統事權集中,也讓總統直接向國會負責?
除了政府運作層面的問題之外,抗疫過程也反映出台灣在社會文化層面存在的若干問題。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先民遠離原鄉渡海來台,心中莫不懷抱一個透過打拚在異鄉圓夢,並且有朝一日衣錦榮歸的理想;而荷屬、明鄭、清領、日治以迄國民政府這一連串漫長的治台歷史,所反映出「以台灣為工具而非目的」的統治性格,可以說與上述移民性格相互輝映,使台灣社會一直存在重視短期工具性操作,欠缺長期落實本土、深耕密植,以展現對這塊土地的虔敬之心。近年來本土化的呼聲,可謂發自對過往歷史的深沉反省。然而揆諸實際,儘管本土化的呼聲漫天價響,從政治社經檯面上的人物到一般民眾,在營造與追求個人短期的名利之外,究竟有多少人真正落實「以台灣為目的而非工具」的本土化理想,對這塊斯土斯民以及子子孫孫所將賴以長期生存發展的土地,付出最深摯的敬意與關愛?SARS疫情蔓延之際,我們一方面固然看到醫護人員勇敢抗疫,一般民眾認真配合的動人情景;然而另一方面,若干醫療人員既疏於醫療管控,又隱匿疫情,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官僚心態,以致疫情蔓延一發不可收拾;若干病患隱匿病情,造成醫護人員感染;以及一些居家隔離者任意外出,完全不顧可能造成他人感染的風險。凡此種種現象,也的確讓我們見識到台灣社會普遍存在之短期算計與私心自利的心態。要之,移民社會的打拚精神,讓我們營造了一個繁榮的資本主義社會,然而如果只顧個人利益無視社會公益,只知維護個人權利不知履行社會責任,只有短期的算計而欠缺長遠的眼光,則台灣將永難擺脫貪婪之島的譏評,亦無法進一步邁向優質的社群。
此次抗疫過程,凸顯了台灣社會若干長久潛存的問題,有待我們認真面對,努力克服。當然,疫情的擴散固然帶給我們不安,然而同其憂患的心境,亦正是醞釀休戚與共、息息相關之社群意識的開端。當代關心社群議題的學者,每言社群意識的形成,有待於社群成員真誠的對話與溝通;而真誠的對話與溝通,則依俟於理想的社會溝通情境。近年來,台灣社會的溝通情境不佳,對社會的整合頗多負面影響。如果能透過此次抗疫同其憂患的歷史經驗,展現各方的同理之心,則對社會溝通情境的改善,將不無助益。果能如此,我們將可逐漸梳理台灣社會的內在糾葛,迎向嶄新的歷史新局。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