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輪替」的魔咒
余德慧 (東華大學教授 澄社社員)
中國時報 2003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十五版 時論廣場
近年來有識者對台灣強奪式的選舉的「民主」感到無奈,也感到挫敗,對「民主選舉」因而充滿疑慮,一方面我們彷彿不得不仰賴選舉來實現政黨輪替的機制,預防政權的腐化,另一方面,選舉本身種種妖魔鬼怪的行徑,會將置國家於胡底,令人擔憂。其中最大的疑慮在於,近年來我們好似被選舉逼得原地打轉,宛若掉到泥沼裡。
這裡面一定出了問題。台灣民主機制的核心--「政黨輪替」,看起來好像是台灣藉著民主的機制來完成政經活水的流動性,可是仔細觀察台灣近幾年來的選舉現象,剛好相反地把台灣扯在原地打轉,也就是說,如果「政黨輪替」這四個字有任何台灣式的「在地」意義,那麼只能以強奪式的「政黨輪替」來一言蔽之。候選者可以大言不慚地說,失去政權等於一切完蛋,所以任何有益選票之事即具有選舉所賦予的合法性,甚至可以將有助於台灣政局的理念,如果無助於政權爭奪,則棄之如破履,彷彿台灣不需要政權爭奪戰以外的知性能力與力量,彷彿「執政」只是政黨征戰的戰略品。
根據台灣這種「政黨輪替」的邏輯,非常可能導致下列惡果:
其一,強奪式的「政黨輪替」將會是台灣未來視野的遮斷者,它將有系統地攔截台灣具有重大意義得政治課題,例如以台灣最具有龍頭效應的兩岸問題,都被朝野政黨輪替的正反兩面所遮斷,無論那個政黨的執政者都不得不玩弄這個掐住台灣咽喉的問題,將其內容幻化為繁花萬相,以應付多方的希索,但是只要一碰及實質的問題,立刻推回避,以虛御實,蹉跎時日。
其二,「政黨論替」淪為政事庸俗化的正當藉口。各政黨為了拼選舉,不惜以割裂的方式,將政事分解成碎片,造成執政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線措施。這會使將來台灣任何改革愈來愈困難,政府為了某種改變而需要調整的配套事物已經是愈來愈複雜,甚至為了這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治措施惹出的麻煩擦屁股,弄得手忙腳亂或者毫無成效的瞎搞一場,表面上政府施政變得非常忙碌,可是卻毫無累積的效果。
其三,假借「政黨輪替」,卻祭起意識型態的大旗來強化情緒、培育投票熱情,也將一切政經問題簡化為幾個條條框框,所謂「政事運作」,充其量只是把利益分配的問題台面化,並以各種不覺羞恥的手段來推動操作。也許我們可以把這運作的過程做得更熟練,但卻對困局沒有多少助益;人們可以有喋喋不休的政論談話,裡頭的話全部加起來的政治智慧卻像微塵一般,這些台灣政治活動中做得最多的東西,恰好是台灣問題裡最不重要的東西,那裡頭沒有決斷只有推諉,沒有澄清只有放煙霧。
其四,「政黨輪替」成了自我聚斂、自我沈迷的先定條件,台灣優先遮斷人們對台灣在世局的驚濤駭浪,以十年教改為例,當時台灣的知識界菁英早就看出台灣高級人力出現危機,在李遠哲的領導之下,以知識份子報國的使命感所驅使,以非建制性團隊方式與政府合作,也獲得政府的採納,授與權力改革,就一個高瞻遠矚的改革方案來說,整個台灣能夠如此凝聚力量,對教育作全面性的規劃,而不是落在被動的「穿著衣服改衣服」的行政運作,殊屬難得,亦可以說是台灣少見的大手筆,非建制團隊與政府合作,更是屬於智慧型的行動,但橫諸今日台灣教改的正反面的喧囂,好似又回到原地踏步的團團轉,背後的幽靈往往是選舉競逐的政黨。
台灣需要更有持續能力的執政力量,不受政黨輪替的波瀾所翻船。這本是健康的民主發展的重要課題,但如果前述的惡果真的被實現,那麼我們可能會再次失望。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