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遠離恐怖—迎向自然、愛與祥和的社會

陳章波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 澄社社員)

自由時報 2003年十月二十二日 第十五版 澄社評論


      

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人有五種層級的需求,由物質的衣食生理需求到安全的、愛與被愛的、尊嚴的與自我實現的需求。這些需求有兩個特色,一是在較低層級的需求滿足了之後,才能發展出高層級的需求;另一是達到高級需求的階段後,人往往可以捨棄低級需求的滿足。滿足是很難界定的,當年陳總統在貧困之中,是如何努力向上以滿足高層級的自我實現,來解決他的物質貧困問題,即為佳例。
最近才去世的薩依德,他的生前名言是「拒絕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因為恐怖主義讓人沒有安全感,無法真正平和、祥和的生活在大地上。
台灣一直都籠罩在恐怖之中,颱風、地震、土石流等自然災害,再加上人為不當的災害、政治上的白色恐怖及統獨之爭,而前些日子的台灣霹靂火,又是一種新興的語言恐怖。恐怖的思緒會傳染,形成破壞力量,讓大家生活在不安之中。
現今最讓大家不安的,不是911那種的恐怖,而是下一代孩子不良成長的恐慌,還有執政者沒有使國家向上提升的有為作法。
最近的教改爭論,反教改者所使用的語言,很少是關懷下一代的字眼。很少顯現教育的本質「愛」,卻都是「恐怖」的不良言語。學習必然是要努力的,才能突破既有的極限。這種努力突破,代表人類自我的提升。但人們卻一再強調它是痛苦的、不快樂的。學習不快樂,是因為學習的主體是為了別人,而不是孩子主動學習。家長、老師應導引孩子主動學習,這樣辛苦的學習就是快樂的學習。然而,現今的社會用了許多負面的詞語,讓孩子墮入痛苦之中,就如同早年小孩一吵一鬧,大人就說警察來捉人了,這是一種恐怖的作法。
政治上,管理眾人最簡單的作法,就是讓管理者優於被管理者,如同牧羊人與羊的關係。方法之一是只讓管理者有學習成長的機會,如同古代知識只為士大夫的階層所擁有;另外是反向操作,讓老百姓不學習而非常的愚笨;另一個方式,讓老百姓只往低層級階去滿足,不鼓勵他們向上提升,所以就像養豬一樣,這樣可以減少因為老百姓成長而造成統治權的競爭,後兩個方法都是「愚民政策」。
陳總統如今帶領國家的重要工作之一為全國拼經濟,僅以滿足大眾物質的需求為主,忘了提升國人自我實現的需求。在這樣物化的思維下,所以總統才會對教師們說「優惠存款、教師免稅是不會取消的,不用擔心」。也就是說,只有他可以拼第一,達成高層級需求的滿足,其他人只要用錢、用物質來滿足就可以了。這種未能將心比心,未能全國向上提升,正是國人最大的恐慌、恐怖。在全國拼經濟,滿足物質需求之際,如果沒有念茲在茲地提醒要往精神層面發展,反而更容易掉入物質層面的需求,人就越來越像豬一樣。
達賴喇嘛分析比較資本主義與馬克斯的共產主義,發現資本主義未能讓社會永續祥和,因為物化使人心充滿私利;而共產主義雖以倫理為考量的基礎,卻以恨意為工具,最後因為缺乏慈悲心而逐漸崩潰,所以提出應該以愛作為原動力,提升精神層級,這和上述大師馬斯洛、薩依德等等的說法一致。
中國自古即有比較祥和去除恐怖的治國之道,如墨子的「兼愛」,而儒家思想之「仁」,正是兩個人相互之間愛的互動。然而當今政府在去中國化的思維之下,試題用漢字書寫閩南語引發族群間之不公平,這種恐怖作為真令人嘆息、戰慄不安。
好在民間生機旺盛,法鼓山宗教團體9於28教師節當日,在新莊體育館以有教無類的作風,舉辦社會大眾心靈環保的教育活動,正面地提出「心五四」—四安、四要、四它、四感與四褔的作為與示範。又在戶外陽光草坪上做八式動禪的千人運動,充滿喜悅。關懷大地、資源回收、愛護野生動物、愛護山林溪流與愛護大眾,這種積極利他作為正是台灣得以不往下沈淪的希望所在。
唯有全國摒絕一切的恐怖,人民才能過安居樂業的生活。



 


TOP